开屏见“好”|王元忠的“头等”大事:40多年为村民免费理发4000余次
发布时间:2025-11-18 07:33 浏览量:2
《开屏见“好”》栏目,聚焦山东好人好事,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、上开屏、上首屏,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“身边的榜样”,讲述精彩山东故事。
“给我也理理吧。”
“好嘞!”
10月27日一早,沂南县青驼镇王家圈幸福院就有老人陆续到来。78岁的王元忠熟练地给老人戴上围布,拿起“电推子”轻巧地修剪起来,动作娴熟而细致。
故事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说起,那时候村里没有理发店,老人到镇上理发路途遥远,腿脚不便的更是为难,大部分老人头发长了也只能将就。身为党员的王元忠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萌生了为老人义务理发的念头。
那时,第一位来理发的老人问:“元忠,理发多少钱?”他脱口而出:“一个村的,不要钱,义务的!”“真的?”“真的,我又不拿这当营生。以后理发也都不要钱,谁想理发来找我就行。”就这样,王元忠踏上了长达42年的义务理发之路。这些年,他用坏了近80把推子,服务超过4000人次。今年10月,王元忠入选2025年第三次“中国好人榜”。
王维林老人是王元忠的忠实“客户”,经常来理发摊“光顾”,这天更是早早赶来等着剪头发。“他义务理发好多年了,一次钱都没收过。你要说付钱,他就不乐意了:‘义务理发,哪有收钱的!’”王维林说,“他技术也好,我们很信任他”。
虽然是免费理发,但王元忠为了把这份“头等”大事做好,可没少下功夫。他曾跑到镇上的理发铺去“学艺”,理发铺的师傅不教,王元忠就在旁边看,回村后自己再一遍遍地练习,慢慢地就掌握了多种理发技巧。“有一回,我儿子去隔壁镇理发。师傅端详了一下他的头型,好奇地问,‘这头发谁理的?手艺真不常见啊。’我儿子骄傲地说是我。”王元忠笑呵呵地说。
有很多人对他说,理发不收钱,剪短差不多就行了。王元忠却说,“头发是脸面,也是形象!我得对得起咱村里老人们对我的信任。”每一次理发他都一丝不苟,把来理发的老人收拾得干净清爽。
如今年近八旬,王元忠依然在不断学习、精进剪发技术。理发店里的老师不好找,他就找视频学,“网上老师这么多,讲得也很清楚,学起来方便得很。”
在王元忠家前院的一角,放着一把纯铁打造的老式剪刀。剪刀虽已泛着斑驳锈迹,却依然结实。王元忠告诉记者,这把剪刀和一个自己买的手动推子,是最开始陪伴他为乡亲们服务的两个“老伙计”。“这个手用推子把头发剃掉,另外一只手用剪刀一点一点修。”王元忠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剪刀,“现在用不到它们了,儿子和女儿给我买了电推子,比这个方便多了。”
给老人剪头发的电推子,王元忠现在还有十多套。家里、三村车上、村里幸福院内,到处都放着自己的理发工具,以备不时之需。“我喜欢到处溜达着玩,所以经常把理发工具带在身边,谁需要理发,我就停下来就帮忙理。”有的老人行动不便,王元忠就骑着三轮车上门理发。有老人弥留之际,家人希望他们能体面离去,其他理发店有时婉拒,王元忠却从不忌讳,为老人剃头、净面,动作恭敬而专注。
王元忠告诉记者,自从开始给乡亲们理发,唯一让他“受罪”的就是头发渣钻到衣服里,浑身刺挠,晚上痒得睡不着觉。“刺挠就把头发渣挑出来,但不能因为这点事儿,就不给乡亲们理发了。”
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。即使年近八旬,王元忠仍坚持“有求必应”。“只要我还干得动,就会一直理下去。就算我干不动了,还有我儿子、女儿,他们会接我的班。”王元忠说。
相关阅读:
开屏见“好”|青岛六位大姨变身“共享奶奶”,坚持一年多免费给小区家长接娃
开屏见“好”|25.5米高空的生死营救!山东籍武警战士徒手拽回轻生者
开屏见“好”|路遇汽车自燃,泰安外卖小哥挺身救火:再碰到这种事还会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