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种被捧上“神坛”的中成药,多少人用错了还在当宝贝
发布时间:2025-08-12 07:05 浏览量:6
你家的药箱里,可能正躺着几个“熟悉的陌生药”。
“肾虚了?赶紧吃六味地黄丸补补!”
“中暑了?快喝瓶藿香正气水!”
“感冒了?板蓝根冲一包!”
这些话是不是耳熟能详?许多家庭常备的中成药,早已被贴上“万能药”的标签。但鲜少有人意识到:用错了药,比不用更伤身。
今天,黄药师就来揭开4种“国民级”中成药的真相,看看你是否也在误用的行列。
图片仅科普用,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
六味地黄丸堪称“国民补肾药”,但十个人吃它,九个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。
它真正适用的是肾阴虚人群——这类人往往怕热、口干舌燥、手脚心发热、半夜盗汗、口舌红少苔,有时候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也是家常便饭。
而肾阳虚的人,则是另一番景象,怕冷,手脚总是冰凉的,脸色发白,还总觉得没劲,有时候还腰膝冷痛、小便清长、夜尿多,男性可能阳痿不育,女性可能宫寒不孕。
肾阳虚的人吃了六味地黄丸,反而可能会加重阳虚症状。
夏天一到,藿香正气水就成了很多人的“续命水”,但是藿香正气水可不是所有中暑都能治。
中暑分“阴暑” 和 “阳暑”。它药性是温的,所以本职是用于阴暑,也就是因为“受寒”引起的暑天不适感——因夏天贪凉吹空调,或者吃了太多凉的东西导致的,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、呕吐、拉肚子等。
如果你是在高温暴晒后出现大汗淋漓、高热、头昏、口渴、浑身没劲,这是“阳暑”,再喝藿香正气水就不合适了。因为它偏温热,这时候喝只会让身体里的“热”更盛,甚至加重脱水。
黄药师提醒:中暑后先分寒热,因为高温而中的“阳暑”,可以选择清凉防暑颗粒、暑热感冒颗粒、六一散等。
“感冒了?快冲包板蓝根!” 这是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。但板蓝根可不是所有感冒都能治,它只对风热感冒有效。
板蓝根药性偏寒,所以它其实只针对风热感冒——发烧、喉咙肿痛、口干舌燥流黄鼻涕、咳嗽有黄痰。如果以这几个症状为主,可以用它。
但你如果是风寒感冒,表现怕冷无汗、流清鼻涕、打喷嚏,没有明显的嗓子疼和口渴症状,喝它反而“寒上加寒”,可能感冒越来越重。而且,板蓝根也不能用来预防感冒,寒性的药久用伤脾胃阳气。
黄药师提醒:感冒先分寒热,风寒感冒可选择风寒感冒颗粒、感冒清热颗粒、小青龙颗粒、通宣理肺丸等。
一颗近千元的安宫牛黄丸,被不少家庭当作“救命丹”,老人头晕,就切一块含服。甚至每逢端午、冬至这种节气,还会吃一颗“预防中风”。
但是,安宫牛黄丸其实是大寒之药,里面的牛黄、水牛角、黄连、冰片等,都是寒药,所以,它仅用于热闭神昏:高烧惊厥、中风昏迷时面红气粗、舌红苔黄、脉搏快、手脚不凉。
如果患者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冷、冷汗不止,这属于“寒闭”,用它反而会阻断阳气,加速病情恶化。
而且安宫牛黄丸大寒,也不是中风预防药,没事吃反而损伤阳气。
所以,每种药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,和不适用的情况。下次再用药的时候,可别再听别人说或者凭感觉了,先搞清楚自己的症状和体质,拿不准就咨询专业中医师,这样才能让药真正发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