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五口集体逃单后续:全家社会性死亡,次日付钱道歉求删视频!
发布时间:2025-08-12 15:51 浏览量:7
李建国(化名)的家常菜馆开在山西县城的老街上,门脸不大,玻璃上贴着“饺子10元15个”的红底黄字。每天天不亮,他就得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挑菜,后厨的抽油烟机从早响到晚,油星子溅在白墙上,晕出一片深浅不一的黄。
那天傍晚,五点刚过,店里进来一大家子。李建国抬头瞅了眼,俩老人头发花白,拄着拐棍;一对中年夫妻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;还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,背着个磨破边的帆布包。
“五位?里边坐。”服务员小张招呼着,递过菜单。
那桌人点得挺实在:一盘过油肉,两碗揪片,还有份炸丸子。老的边吃边给小伙子夹菜,中年男人喝着玻璃瓶啤酒,时不时跟媳妇说句方言。李建国在后厨切菜,听见那桌笑了好几回,心想“这家人看着挺和睦”。
七点多,店里客人渐多。李建国擦着灶台抬头,瞥见那桌空了。“小张,那桌结了没?”
小张跑过去一看,脸唰地白了:“李叔,没……没人给钱!”
调监控时,李建国的手攥得发白。屏幕里,穿蓝布衫的老头先起身,慢悠悠往门口挪,眼神往门外瞟了瞟;戴安全帽的中年男人跟着站起来,说“爸我扶你”;穿碎花衫的女人拽了拽小伙子的胳膊,小伙子假装摸手机,快步跟上去。最后,夫妻俩一前一后出门,五个人钻进辆旧轿车,轮胎碾过门口的水洼,溅起的泥点打在玻璃上。
“不是差这300块。”李建国蹲在门口抽烟,烟蒂扔了一地,“上周有个学生忘带钱,说第二天送过来,我让他先吃;前年冬天,有个流浪汉在门口冻得发抖,我端了碗热汤给他。可这一家子,五口人,明着来骗,寒心。”
第二天一早,李建国把监控截了段,配了句“做点小生意不容易,别让信任成了笑话”,发在了本地生活群。他没打码,想着“让街坊们留意点,别再被坑”。
没成想,这视频跟长了腿似的,半天就传开了。
“这不是西巷的老王吗?”有人在群里冒泡,“前阵子在我这儿买醋,3块5一瓶,非说3块卖不卖,讨价还价半天。”
“那小伙子是他孙子,前两天还来我店里问招工,我说试用期2500,他嫌少,说‘还不够我抽烟的’。”
议论像老街上的风,一下就刮遍了县城。有人说“可能是真穷”,但马上被怼:“穷不是抢,五口人凑不齐300?”也有人说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,可转头就看见那家人的邻居发了条朋友圈:“老太太今早去买豆腐,摊主盯着她扫码,说‘看清了再付啊’。”
最扎心的是那小伙子。他原本在汽修厂实习,老板刷到视频,直接给他爸打了电话:“不是我不留,这名声,厂里师傅们有意见。”
第三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李建国正卸白菜,那辆旧轿车停在了门口。
五个人鱼贯而下,老头老太太腰弯得更低了,中年男人手里捏着个信封,手直抖。“李老板,对不住……”他声音发哑,信封递过来,“钱……多给了50,算赔罪。”
女人抹着眼泪:“孩子工作没了,出门买菜都被人指脊梁骨,求您把视频删了吧,我们真知道错了。”
李建国拆开信封,350块钱,折得整整齐齐。他没接,指着墙上的价目表:“我这饺子10元15个,过油肉38一盘,账都明明白白。你们逃的不是300块,是让人信你们的底气。”
最后他还是收了300,把视频删了。“做生意,和气生财。”但他跟媳妇说,“往后见这家人来,我可不敢招呼了——不是怕逃单,是怕他们坐下时,那眼神里的慌张。”
这事在老街传开后,有人说“至于吗”,也有人叹口气:“体面这东西,就像窗户纸,看着不值钱,捅破了,风里雨里的,冷的是自个儿。”
你说,要是没被曝光,这家人会回头补钱吗?见过最“体面”的小事,又是啥样?评论区聊聊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