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2岁老人上访被骂“老不死”,干部一句道歉就够了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8-25 01:10  浏览量:33

“老东西”“老不死”——这些话从一名基层干部嘴里蹦出来,砸在72岁的湖南老人头上,也砸在老百姓对“为人民服务”四个字的信任上。

事情发生在湖南某县,老人因土地纠纷多次到镇里反映问题。8月19日,他再次来到镇政府,一名负责信访的干部不仅没给说法,反倒指着鼻子破口大骂。现场视频里,老人气得手抖,围观群众忍不住出声:“这是干部还是地痞?”视频流出后,当地连夜通报:干部已被批评教育,责令上门道歉。

一句“批评教育”就能抚平伤痕?

涉事干部所在的镇信访办,去年接访记录显示:同类土地纠纷投诉27起,办结率不到三成。换句话说,老人不是第一个碰壁的,只是第一个把视频拍出来的。

辱骂背后,是基层治理的“情绪失控”还是“权力惯性”?

信访窗口本该是化解矛盾的“减压阀”,可一旦变成“出气筒”,老人只会越跑越心寒。干部嘴上的“老不死”,其实是心里没把群众当回事。长期沟通失效,怨气一点点积攒,一句脏话就成了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更令人揪心的是,老人说“不是为钱,就为争口气”。可争这口气,他跑了整整两年,鞋底磨穿,眼泪流干。

干部道歉了,制度呢?

当地通报里没提对干部的进一步处理,也没说信访机制怎么改。一句“批评教育”,听着像罚酒三杯。老百姓要的不是一个人的低头,而是一个不再让人受气的系统。

如果连72岁的老人都得靠拍视频才能换来一句“对不起”,那下一次,谁来替我们拍?

干部嘴上的刺,得用制度的针缝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