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龄健康丨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技巧
发布时间:2025-05-19 10:59 浏览量:5
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吞咽功能障碍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。据相关研究表明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高达66%,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,也凸显了吞咽功能障碍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高发性。吞咽功能障碍不仅会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,如吸入性肺炎、营养不良、脱水等,甚至危及生命。
▏吞咽功能障碍:老年人健康的 “隐形杀手”
一、高发性数据警示
吞咽功能障碍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不容小觑。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吞咽障碍发生率为15%-30%。而另一项更令人担忧的研究结果表明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吞咽障碍患病率竟高达66%。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吞咽功能障碍在老年人群体中是多么普遍,每十位老人中,可能就有多达六位正遭受着吞咽障碍的困扰。如此高的发生率,使得吞咽功能障碍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隐患,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。
二、成因深度剖析
生理退化: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,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都在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,吞咽相关的器官也不例外。口腔肌肉的力量减弱,使得咀嚼食物变得困难,食物不能被充分嚼碎,从而增加了吞咽的难度。咽喉部的肌肉弹性下降,在吞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收缩和舒张,影响了食物的顺利通过。同时,老年人的唾液分泌明显减少,这使得食物在口腔内的润滑作用大打折扣,吞咽时的摩擦力增大,进一步加重了吞咽的困难。
疾病因素:许多常见的老年疾病都与吞咽功能障碍有着密切的关联。例如,中风是导致老年人吞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中风会损伤大脑中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中枢或相关神经通路,使得吞咽反射不能正常进行,肌肉的协调性也受到破坏,进而导致吞咽困难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脑部神经递质的失衡和神经元的变性,会出现吞咽肌肉的震颤和运动不协调,影响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传输。此外,认识症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,认知和吞咽功能都会逐渐衰退,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感知食物的位置和吞咽的时机,增加了吞咽障碍的风险。
药物副作用:老年人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慢性疾病,但一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也可能带来影响吞咽功能的副作用。某些抗组胺药物会抑制口腔、咽部肌肉的收缩,使得吞咽时肌肉的力量不足,影响食物的吞咽。抗抑郁药物则可能干扰神经传导,导致口腔和咽部肌肉的协调性变差,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。因此,在给老年人用药时,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,权衡利弊,尽量选择对吞咽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,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药物副作用对吞咽的影响。
三、危害全方位解读
营养不良风险:吞咽困难直接导致老年人难以摄入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物质。由于吞咽障碍,他们可能会对进食产生恐惧心理,从而减少进食量。或者在进食过程中,因为吞咽困难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导致无法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。长期下去,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支持,就会出现肌少症,肌肉逐渐萎缩,力量减弱,身体的活动能力和抵抗力也随之下降。
吸入性肺炎威胁:吞咽障碍带来的另一个严重危害是吸入性肺炎的高风险。当老年人吞咽困难时,食物或水可能会误吸入气管,进入肺部。一旦异物进入肺部,就会引发肺部的炎症反应,导致吸入性肺炎。吸入性肺炎病情往往比较严重,治疗难度较大。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还会导致肺部的慢性损伤,进一步影响肺部功能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▏饮食护理原则:开启健康饮食之门
一、食物质地精挑细选
流质食物: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较为严重的老年人,流质食物是首选。像牛奶、豆浆这类低脂、低糖、高蛋白配方的流质食物,不仅容易通过喉咙,还能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。研究表明,低脂食物能够减少胃肠道的负担,降低消化不良的风险;低糖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,减少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;而高蛋白食物则对于维持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身体抵抗力至关重要。
半流质食物:当老年人的吞咽功能稍有改善时,半流质食物是不错的选择,例如稀粥、蒸蛋等。在选择半流质食物的食材时,应遵循低盐、低脂、高纤维的原则。低盐饮食可以有效控制血压,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;低脂食物能降低血脂,减轻肝脏和胆囊的负担;高纤维食物则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,对于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健康非常重要。
软食:随着吞咽功能的进一步恢复,炖烂的肉类、蒸蔬菜等软食可以逐渐纳入老年人的饮食中。软食应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这些营养物质对于老年人的身体恢复和健康维护起着关键作用。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原料,能够帮助老年人维持肌肉力量和身体的正常代谢;维生素和矿物质参与身体的各种生理过程,对于提高免疫力、促进骨骼健康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二、烹饪方式巧妙选择
在烹饪老年人的食物时,应多采用蒸、煮、炖、焖等方式。这些烹饪方式能够使食物变得柔软、易消化,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。蒸制的食物,如蒸鱼、蒸蛋等,能够避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高温油炸过程中被破坏,同时还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,口感鲜嫩;煮制的食物,如蔬菜汤、米粥等,营养丰富,易于消化吸收,且煮制过程中可以添加各种食材,使营养更加均衡。相比之下,煎炸、熏烤等烹饪方式会使食物变得坚硬、油腻,不仅难以咀嚼和吞咽,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,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利,因此应尽量避免。
三、进食量与速度精准把控
少量多餐策略: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,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。这是因为过多的食物会增加胃部的负担,导致消化不良,还可能在吞咽过程中引发呛咳。少量多餐可以让老年人的消化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食物,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效率,同时也能减少因进食过多而导致的误吸风险,提高进食的安全性。一般来说,老年人可以每天进食5 - 6次,每次的进食量以七八分饱为宜。这样既能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,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。
慢速进食要求:老年人进食时一定要细嚼慢咽,减缓进食速度。快速进食容易导致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咽喉和食管,增加呛咳和噎食的风险。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充分的咀嚼和搅拌,形成易于吞咽的食团,同时也能让老年人更好地感受食物的味道和质地,提高进食的乐趣。在进食过程中,每口食物的量要适中,不宜过大,并且要确保前一口食物完全吞咽下去后,再吃下一口。
▏饮食护理技巧:细节之处见真章
一、食物加工有妙招
软食处理:在为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准备软食时,肉类的处理至关重要。比如鸡肉,可以将其切成小块后用高压锅炖煮,使其肉质变得软烂,易于咀嚼。也可以将鸡肉制成鸡肉丸子,在制作过程中,加入适量的淀粉和蛋清,增加丸子的嫩滑口感,方便老人吞咽。蔬菜方面,像胡萝卜,可切成薄片或丝状,然后蒸熟或煮熟,使其质地变软。也可以将胡萝卜与土豆一起炖煮,制作成胡萝卜土豆泥,口感细腻,营养丰富。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,将肉类、蔬菜等加工成易咀嚼吞咽的状态,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吞咽的难度,提高他们的进食安全性和舒适度。
糊状食物制作:把食物打成蔬菜泥、水果泥等糊状食物,是应对老年人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。以南瓜为例,将南瓜去皮去籽后,切成小块蒸熟,然后用搅拌机打成细腻的南瓜泥。南瓜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且质地柔软,非常适合吞咽困难的老年人食用。水果泥同样如此,如香蕉泥,直接将香蕉捣成泥状即可,香蕉富含钾等矿物质,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益。糊状食物由于其细腻、顺滑的特点,能够更好地通过老年人狭窄的咽喉通道,减少食物滞留和误吸的风险,是吞咽功能障碍老年人饮食的理想选择。
二、口感调整有讲究
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饮食应避免过于粗糙、辛辣、酸甜等刺激性食物。粗糙的食物,如糙米、全麦面包等,可能会划伤口腔和咽喉黏膜,加重吞咽困难;辛辣食物会刺激咽喉,导致咽喉黏膜充血、水肿,进一步影响吞咽功能;酸甜食物则可能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,导致反流,增加误吸的风险。为了提高老年人的食欲,可以适当调整食物的湿度和顺滑度。例如,在煮面条时,多留一些面汤,让面条浸泡在汤汁中,这样不仅口感更好,也更容易吞咽。
三、进食姿势与体位学问大
坐直进食要点:老年人进食时应尽量坐直,保持上身挺直,双脚平稳地放在地面上。这样的姿势可以使食管处于相对垂直的状态,利用重力的作用,帮助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,减少误咽的风险。当老年人坐直时,咽喉部的肌肉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,吞咽反射也能更加顺畅地进行,从而提高吞咽的效率和安全性。研究表明,坐直进食可以使误咽的发生率降低约30%,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来说,这是非常重要的进食姿势。
头部前倾技巧:在坐直的基础上,让老人头部略前倾,下巴靠近胸部。这种姿势可以使会厌软骨更好地覆盖气管口,在吞咽时有效防止食物误入气管,引导食物顺利进入食道。当头部前倾时,咽部的空间会相对变小,食物更容易集中在咽部的中央,沿着正确的路径进入食道。例如,在给老年人喂食时,护理人员可以轻轻帮助老人调整头部位置,使其头部前倾,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进食的安全性。
四、进食过程细心呵护
细嚼慢咽提醒:在老年人进食过程中,一定要提醒他们细嚼慢咽。充分咀嚼食物可以使食物变得更小、更碎,形成易于吞咽的食团,同时也能刺激唾液分泌,起到润滑食物的作用,减少误咽的风险。每一口食物都应该在口腔中咀嚼15 - 20次,确保食物被充分嚼碎后再咽下。例如,吃肉类食物时,更要仔细咀嚼,避免大块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强行吞咽,导致噎食或呛咳。细嚼慢咽还能让老年人更好地品尝食物的味道,提高进食的乐趣和满足感。
观察吞咽反应: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吞咽反应。在进食过程中,注意观察老人的面部表情、喉咙的运动以及是否有咳嗽、呛咳等异常表现。如果发现老人吞咽困难,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长,或者出现咳嗽、呛咳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喂食,让老人休息片刻,轻轻拍打背部,帮助其咳出异物。如果症状严重,应及时就医。吞咽功能障碍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,而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是改善这一状况的关键。
(图片源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