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运城一85岁老人在养老院遭殴打 政府一行为让人感到意外
发布时间:2025-09-02 09:43 浏览量:25
新京报9月1日报道,近日,山西运城闻喜县裴社镇一家养老院的85岁老人在养老院遭工作人员殴打一事,牵动着公众的心。
该养老院工作人员用鞋子抽打老人的脸上,用脚踹老人,还抓住老人头发往墙上撞。
事后经医院检查,发现老人存在肋骨骨折、胸腔积液、头部浅表损伤、头皮血肿、面部损伤、腰椎压缩性骨折、胸椎骨折等问题。
当家属忧心忡忡寻求公道时,闻喜县裴社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,尤其是“协助家属通过司法途径维护权益”的做法,如一股暖流,让人们在愤怒于暴力事件的同时,感受到了来自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担当。
养老机构本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“避风港”,工作人员殴打老人的行为,不仅违背了职业伦理,更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,严重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。
事件曝光后,裴社镇政府没有回避问题,而是迅速行动:
——推动警方介入,及时控制涉事人员,展现了对暴力行为“零容忍”的态度;
——主动安排人员对接、安抚家属,并积极协助其通过司法途径维权,为家属撑起了“保护伞”。
裴社镇政府“积极协助其通过司法途径维权”这一做法的意义,远超事件本身的处理。
因为:
——从治理意义上看,它打破了部分公众对基层政府“遇事儿捂盖子”的刻板印象。以往,个别地方在面对类似负面事件时,常存在拖延、隐瞒、推诿的情况,既寒了群众的心,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。
而裴社镇政府主动协助维权的行为,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理念落到了实处——它清晰地传递出:政府不是“旁观者”,而是群众权益的“守护者”,即使事件涉及辖区内机构,也会坚定地站在受害者一边,用法治手段为弱势群体撑腰。
——从实际作用上看,它为家属维权扫清了障碍。对普通家庭而言,面对养老院的机构力量,以及复杂的司法程序,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、能力不对等的弱势地位。
政府的介入与协助,不仅能帮助家属更高效地收集证据、对接司法资源,减少维权过程中的奔波与迷茫,更能让家属感受到被重视、被支持,缓解其焦虑与无助。这种“雪中送炭”的行动,让维权之路不再孤单。
——从社会效果上看,它为行业和社会敲响了警钟,也树立了榜样。一方面,对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形成了有力震慑:暴力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严惩,更会失去政府与社会的信任,倒逼机构加强管理、规范服务,切实保障老人权益。另一方面,它为其他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参考:面对民生纠纷与负面事件,唯有直面问题、主动作为、依法办事,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赖。同时,这一做法也让公众看到了基层治理的进步,有助于重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,凝聚起社会对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安”的信心。
养老问题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,维护老年人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裴社镇政府的做法,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。期待更多地方能以此为借鉴,在面对类似问题时,少一些回避与推诿,多一些担当与作为,用实际行动守护好每一位老年人的晚年幸福,让“心暖”的瞬间成为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