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散文」疏桐流响处,一叶一深秋
发布时间:2025-09-02 16:00 浏览量:30
初识梧桐,是在李清照的一首词里: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”。
那时年纪尚小,不解其中味,只觉得这“梧桐”二字很有诗意,念在嘴里,仿佛含着一枚清香的果子,有说不出的韵味。
后来我在磁器口背街的深处,真正逢上了它。那是一条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,两侧梧桐参天,枝叶在空中交错,搭成一条绿色的长廊。
秋天时,阳光透过叶片的间隙洒落下来,光斑在地上跳跃、旋转,如同撒了一地的金币。有老人在树下摆着棋局,棋子落下的声音,和着树上偶尔飘落的叶子,窸窸窣窣,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。
我问树下对弈的老人:“这树有多少年头了?”
老人头也不抬,答:“比我年纪还大哩。我小时候,它们就在这儿了。”
说完他又补充一句:“梧桐树啊,最知秋。”
一句“最知秋”,在我心里泛起涟漪。
是啊,梧桐知秋。
它是秋的信使。当第一片梧桐叶转黄时,秋便真的来了。那叶子先是边缘泛黄,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,最后变成灿烂的金色。
秋风起时,它们纷纷扬扬落下,铺满一地,踩上去软绵绵的,发出细微的脆响。
梧桐叶落时最美!
它不像别的树叶,要么枯槁蜷缩,要么悄无声息地腐烂。梧桐树叶落时,也保持着大大的叶片,清晰的纹路。
即便与枝头作别,也是从容不迫。它们一片接一片,从枝头旋转而下,如飞鸟展翅,如舞者般优雅谢幕。
记得一个深秋的傍晚,我路过那条梧桐道。逢上一位穿着红色毛衣的小女孩,正小心翼翼地捡拾地上的梧桐叶。她挑选那些最完整、最金黄的叶子,叠成一摞,抱在怀里,当成宝贝一般。
我很是好奇,便问她捡这些叶子做什么,她仰起脸,眼睛亮晶晶地说:“做书签呀!老师说,梧桐叶是秋天最好的书签。”
那一刻,忽然被触动。
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喜欢收集一些树叶夹在课本里。过些日子再翻开,叶子变得平整而干燥,还带着淡淡的清香。那香气不像花香那般浓烈,而是有一种沉稳的、类似阳光晒过后的味道。
梧桐不仅知秋,还知人间喜怒哀乐。磁器口老街的居民们,春夏秋冬,都爱在梧桐树下聚集。
春天看新绿,夏天享荫凉,秋天赏落叶,冬天观枝丫。梧桐树见证了多少代人的悲欢离合,却依然沉默地站立着,一年又一年,发出新芽,落下旧叶。
去著名画家游江的画室做客,见他在一棵梧桐下写生。画板上,梧桐树只剩下粗犷的线条和斑驳的色彩。
游江说:“梧桐树最难画,因为它太简单了,简单到每一笔都必须恰到好处。”
是啊,梧桐没有苍劲的姿态,没有艳丽的花朵,它只有粗壮的树干和宽大的叶片。但就是这种简单,反而成就了它的不凡。
梧桐树是普通的,普通到随处可见。梧桐树又是特别的,特别到成为千百年来诗词里的意象。
诗句“流响出疏桐”所表达的高洁,“东西植松柏,左右种梧桐”所表达的忠贞爱情,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”所表达的孤独忧愁……
一天黄昏,我看到一对老人携手走在梧桐道上。
他们走得很慢,不时有落叶飘到他们肩上、头发上。他们也不拂去,任由梧桐叶点缀他们的身影。
走得累了,他们就坐在路边的长椅上,静静看着眼前的落叶纷飞。
我忽然明白了梧桐的美,它美在持久,美在坚韧,美在包容。它陪伴人们,从不张扬,却从未离开。就像那些深藏在岁月里的情感,不炽热,不浓烈,却细水长流,温润如玉。
离开那条梧桐道时,我回头望去:夕阳西下,整条路被染成金色,梧桐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,仿佛能够延伸到时光的尽头。
我想,来年秋天,我还会再来这里。看梧桐叶如何以最美的姿态告别枝头,完成一年一度的轮回。
人生何尝不是如此?繁华过后,终究要回归平淡。而平淡,才是最本真的生命姿态。
你看,那些梧桐树,静静地站立在时光里,看花开花落,云卷云舒。它们不言不语,却道尽了生命的真谛……
邹謇,散文家、编剧、田园诗人。中华古典诗词传承人,中国当代田园诗词代表性人物。著有散文集《淡淡的槐花香》,《半壶老酒,邀月对坐》等。剧本《王朴》、《乡里乡亲》、《我们追逐的梦》。格律诗词选集《行吟陌上》。长篇小说《太医令》、《阴阳跨界人》等。文章、诗词60多篇(首)被录入多个省市中、高考题库,百度汉语、百度教育、古诗词网,以及各大院校图书馆作为参考文献。诗词《寨上春游》、《游宝剑村》经当地精心打造,以石雕艺术形式永久镌刻于山崖之上,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新景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