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首例!微创新技术成功封堵七旬老人脑内 “定时炸弹”

发布时间:2025-09-16 16:55  浏览量:14

73岁老人头部的血管

悄悄鼓起一个“包”

这个紧邻生命中枢的动脉瘤

就像埋在脑中的“不定时炸弹”

面对开颅手术的高风险和终身服药的难题,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采用瘤内扰流(WEB)新技术,成功“断供”瘤体血液,使其自然封堵。据悉,该技术是首次在苏州临床使用

仇阿婆今年73岁。不久前,她因不断头痛等症状,来到市立医院就诊。神经外科专家为她细致检查,发现她左侧小脑上动脉有个瘤,最大直径4毫米、比一颗绿豆还大。

“这种脑血管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,而是血管壁异常扩张,形似汽车轮胎鼓包。”该科副主任医师邓朋说,阿婆这个动脉瘤体位置特殊,很接近大脑“司令部”脑干。一旦破裂,严重威胁她的生命安全。

术前3D影像

治疗这类疾病,重点是给瘤体“断供”血流,让它失去活力。邓朋说,以前要么做外科夹闭手术,创伤大、恢复慢;要么做微创的介入手术,堵住瘤体的基础上,用支架稳定血管。而阿婆病情复杂,瘤体上还有根分支血管,不仅要用双支架、手术风险大,术后还有脑梗等并发症风险,需要长期甚至终身吃抗血小板聚集药。

根据患者实际病情,专家们研讨认为,可以应用新型的WEB技术为阿婆治疗,直接在瘤里撑个“隔离伞”。这样,不仅阻止血液流入瘤体,还保障了载瘤动脉和分支血管的正常血流。

相较于传统方法,应用WEB装置实施手术无需支架辅助,从而避免了患者术后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需求。同时,手术风险相对较低,创伤小、恢复快,患者术后,只会在腿上留下针孔大的伤口

瘤内扰流装置(WEB)

随后,该院神经外科、卒中中心、麻醉等科室专家组成多学科诊疗团队,讨论避免自然风险、制定手术策略。与家属沟通后,专家团队为阿婆手术。

手术过程中,专家团队成功将WEB装置释放在预定位置,瘤内血流随即迅速停滞。整个手术仅耗时约1小时,过程顺利。术后,邱奶奶原有症状明显消失,语言及肢体功能均未受影响。第二天她便能够下地行走,五天后康复出院。

术后动脉瘤造影剂明显滞留,小脑后下动脉流出道通畅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梗塞

“这种新技术还是第一次在苏州临床应用,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”邓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