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头晕查出致命脑血肿,多学科联手“拆弹”挽回一命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09:54 浏览量:8
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素华 李菡
头晕站不稳,感觉天旋地转,76岁的张老先生一度以为只是年纪大了身体不适,没想到这背后竟藏着一个随时可能致命的“脑内炸弹”:慢性硬膜下血肿。更凶险的是,他还有心脏问题,使得常规手术路径陷入两难:做手术,可能引发致命大出血;不做手术,血肿压迫将导致偏瘫甚至死亡。最终,武汉市第三医院多学科医疗团队联手,先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稳住心跳,再通过神经内镜清除血肿,将患者从绝境中挽回。
头晕查出致命血肿,手术面临双重险关
9月6日,张老先生因持续头晕被家人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。头颅MRI检查显示,他的左侧额部存在慢性硬膜下血肿,不断压迫脑组织,必须尽快手术清除,否则可能会导致头晕加重,甚至引发偏瘫。
然而,当老人被转往神经外科时,一道难题摆在了医生面前:术前检查发现,他不仅心率极慢,还伴有房颤。
“这类患者通常需长期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,但手术本身却要求止血、避免出血,两者治疗原则完全相悖。”神经外科主任祝源表示,若继续使用抗凝药,手术可能变成“大出血现场”;若停药,房颤又可能导致血栓脱落、引发脑卒中或心梗,无论选哪一边,风险都极高。
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,医院启动多学科会诊,神经外科、心内科、麻醉科经集体讨论后,最终制定出“分步走”的手术方案:先由心内科团队在局麻下为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,保障基础心率稳定;待心跳平稳后,再由神经外科团队实施全麻手术,用神经内镜微创清除脑部血肿。
多学科会诊定方案,先护心再清血肿
“先护住心,脑才能得救。”祝源说,这样的操作顺序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心脏骤停和术中大出血的风险。
9月11日手术当天,心内科团队率先上阵,仅用30分钟就成功植入临时起搏器,将老人的心率稳定在70次/分钟的安全范围。神经外科团队随即接手,借助神经内镜的清晰视野精准定位、细致清除血肿。整个手术过程顺利,历时不足一小时。
术后老人恢复良好,头晕症状消失,心率平稳,房颤也未再发作。复查头颅CT显示,脑部血肿已清除干净,脑组织复位良好。术后第3日,老人康复情况理想,已可下床自由活动。
祝源表示,此类高龄、高手术风险的患者近年来并不少见。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人,往往由轻微头部外伤引起,起初症状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视。
祝源提醒,若老年人出现持续头痛、头晕、反应变慢、无力或行走不稳等症状,应尽快就医排查。尤其是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,更需提高警惕。一旦确诊,应尽早寻求有经验的医疗机构和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。
- 上一篇:郑州果然是大城市……
- 下一篇:法徽下的温度:办案途中,他们为生命紧急停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