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新“村村通”落地!不盼水泥路,占地拆房4条红线记牢
发布时间:2025-11-15 16:37 浏览量:3
11月新“村村通”落地!不盼水泥路,占地拆房4条红线记牢
提到“村村通”,咱们村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,以前一开口准问“水泥路啥时候能修到家门口”。这话不夸张,早个五六年,“村村通”的核心就是解决“出行难”——村里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踩不得,农产品拉不出去、城里的物资运不进来,水泥路通了,才算真正打通了乡村和外界的“通道”。
但今年11月,新一批“村村通”工程正式落地,跟以前比真是大不一样了。现在的“村村通”,早跳出了“只修水泥路”的圈子,变成了“全方位配套”的民生工程,不仅管出行,还管供水、供电、通信,甚至连村里的养老、医疗配套都跟着升级。不过话说回来,工程落地难免要涉及占地、拆房,这也是村民最关心的事儿——会不会随便占耕地?拆了房子能拿到合理补偿吗?别担心,新“村村通”里明确了4条“红线”,不管是施工方还是村民,都不能碰,今天就跟大家把这事儿说清楚。
首先得先说说,新“村村通”到底跟以前有啥不一样,为啥现在大家不单单盼水泥路了。早年间的“村村通”,重点在“通路”,只要能把硬化路修到行政村门口,就算完成了主要任务。但随着乡村振兴推进,村民的需求也变了:路通了,可村里的自来水偶尔会断水、水质没保障;夏天用电高峰时经常停电,空调、冰箱都用不了;偏远村里的老人看病要跑十几公里,孩子上学路上也不方便。
这次新落地的“村村通”,就是冲着这些问题来的,变成了“通路+通网+通水+通服务”的“四通工程”。通路方面,不再只满足于“通到行政村”,而是要延伸到自然村、村民小组,甚至是村里的产业基地——比如有的村种了大棚蔬菜,以前收菜要靠人扛到村口的大路上,这次“村村通”会直接修一条便民路到大棚门口,拉菜的车能直接开进去,省了不少力气。
通网和通水更是实用。现在村里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,老人孩子在家,没网就没法视频通话;而且很多农产品想通过电商卖出去,没稳定的网络也不行。新“村村通”会把光纤网络覆盖到每个自然村,还会升级村里的通信基站,以后就算在村里的田埂上,也能顺畅打电话、刷视频。通水方面,会对村里的老旧供水管道进行改造,还会建设小型净水设施,让村民喝上干净、稳定的自来水,不用再担心下雨天水管里流“泥巴水”。
除此之外,新“村村通”还会配套建设一些基础服务设施。比如在村里的中心位置建“便民服务点”,村民不用跑镇上去,在家门口就能办社保、医保缴费,还能咨询政策;有的偏远村会建“村级卫生室”,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,老人头疼脑热、孩子感冒发烧,不用再长途奔波去看病;甚至还会在村里建小型文化广场,配上健身器材,村民茶余饭后也有地方活动。
可以说,现在的“村村通”,早已从“修一条路”变成了“建一个完善的生活配套体系”,既能解决村民的日常需求,也能帮村里发展产业,这也是为啥现在大家不再只盼水泥路的原因。不过,不管是修路、建基站,还是建便民服务点,都离不开土地,难免会涉及占地、拆房。这时候,大家最担心的就是“自家的地会不会被随便占”“拆了房子补偿能不能到位”,别慌,新“村村通”工程里,明确了4条“红线”,只要碰了,不管是施工方还是相关部门,都要承担责任,咱们村民也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第一条红线: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。可能有人会问,啥是“永久基本农田”?简单说,就是咱们村里那些肥力好、用来种粮食的耕地,这些地是国家划定的“保命田”,专门用来保障粮食安全,任何人、任何工程都不能随便占用。新“村村通”工程在规划的时候,就会特意避开永久基本农田,比如修路的时候,宁愿多绕一点路,也不会占用种粮食的耕地。如果有人说“为了修便民路,要占你家的责任田(如果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话)”,大家可别信,这肯定不符合规定,咱们可以向镇里的自然资源部门反映。
这里要跟大家说清楚,不是所有耕地都不能占,要是村里的耕地不属于永久基本农田,而且工程确实需要占用,施工方会先向相关部门申请,经过批准后才能占用,同时还会按照规定给予补偿,并且会开垦新的耕地来弥补被占用的部分,确保村里的耕地面积不减少、粮食种植不受影响。但永久基本农田是“底线”,不管啥情况,都不能碰,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牢。
第二条红线:拆房必须先签补偿协议,补偿不到位不能拆。拆房是村民最关心的事儿,毕竟房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。新“村村通”工程里明确规定,不管是因为修路、建基站,还是建便民服务点需要拆房,施工方必须先跟村民协商一致,签订正式的补偿协议,把补偿款足额给到村民手里,或者落实好安置房源之后,才能进行拆除,绝对不允许“先拆后补”“边拆边补”。
关于补偿标准,也不是施工方说了算,而是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、房屋的实际情况来定,而且会提前在村里公示,让所有村民都能看到。比如有的村房子是砖混结构,补偿标准会高一些;有的是土坯房,补偿标准会相应调整,但不管是哪种房子,补偿款都能保障村民重新建房或者租房的需求。如果有人没跟你签协议、没给你补偿,就上门说要拆房,大家千万不能同意,还可以保留证据,向相关部门投诉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第三条红线:严禁强制要求村民“配合”,尊重村民意愿。新“村村通”工程是民生工程,目的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,所以必须尊重村民的意愿,不能搞“一刀切”“强制要求”。比如有的村要建文化广场,需要占用几户村民的宅基地边角,施工方必须逐一跟这几户村民协商,听取大家的意见,如果村民有合理的诉求,施工方要尽量协调解决,不能说“这是国家工程,你必须配合”。
再比如,有的村民家里的房子虽然在工程规划范围内,但老人住惯了老房子,不愿意搬迁,施工方会重新调整规划,尽量避开;如果确实无法避开,会跟村民耐心沟通,协商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,绝对不会强制搬迁。毕竟“村村通”是为了让村民过得更好,要是不顾村民意愿强行施工,就违背了工程的初衷,这也是政策严令禁止的。
第四条红线:工程施工不能破坏村里的生态环境。以前有的工程施工时,会随便倾倒建筑垃圾,污染村里的河流、耕地,还会产生大量噪音,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。新“村村通”工程明确要求,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,不能破坏耕地、林地,不能污染水源。
比如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,不能随便堆在田埂上、河流边,而是要拉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,有的还能回收利用,比如破碎后用来铺路;施工时要尽量减少噪音,比如避免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之间施工,不影响村民休息;如果施工需要穿越村里的林地,必须先办理相关手续,施工结束后还要在林地补种树木,恢复植被。毕竟乡村的生态环境是村民的“绿色财富”,不能为了建工程就破坏掉,这也是新“村村通”工程的重要原则。
说完了这4条“红线”,大家对新“村村通”工程应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其实不管是“四通工程”的升级,还是4条“红线”的划定,核心都是为了让“村村通”真正惠及村民,既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,又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。
可能有的村民会问,要是想了解自家村里的“村村通”工程进展,或者遇到了涉及占地、拆房的问题,该找谁呢?大家可以直接去村里的村委会咨询,村委会会公示工程的规划、补偿标准等信息;如果有疑问或者觉得权益受到了侵害,还可以拨打镇政府的咨询电话,或者向当地的自然资源、农业农村等部门反映,这些部门都会依法依规处理,保障村民的利益。
新“村村通”工程不是“一阵风”,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随着工程的逐步推进,咱们村里的路会更顺、水会更清、网会更快,生活也会越来越方便。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占地、拆房问题,大家不用过度担心,只要记住这4条“红线”,清楚自己的权益,遇到问题及时反映,就能让“村村通”工程真正为咱们村民服务。
相信再过一段时间,大家走在村里的路上,能看到干净的自来水顺着管道流进家家户户,能拿着手机顺畅地跟在外打工的孩子视频,能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点办业务、在文化广场健身,这样的日子,才是大家真正盼望的“好日子”,也是新“村村通”工程想要带给大家的幸福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