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购航母无偿捐赠祖国、宣告企业倒闭的徐增平,如今境况如何
发布时间:2025-08-07 00:44 浏览量:4
1999年的一个夜晚,香港商人徐增平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海军历史的决定。
他要用2000万美元买下一艘半成品航母,然后无偿送给祖国,哪怕为此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。
是什么让一个成功商人做出如此疯狂的选择?这个选择又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什么?
说起徐增平这个人,得从他17岁那年的一个决定讲起。
那是1969年,刚高中毕业的山东小伙子徐增平做了个让家人意外的决定——参军入伍。
在部队里一待就是14年,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广州军区体工大队的篮球运动员,军人的血性和韧劲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1983年,31岁的徐增平选择了退役转业。
可他没有选择安稳的铁饭碗。
退役后的徐增平毅然决然地下海经商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
短短几年时间,这个没有任何商业背景的退伍军人,就凭着军人特有的韧劲和敏锐的市场嗅觉,在生意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,成了千万富翁。
1988年,已经小有成就的徐增平做了人生第二个重要决定——举家迁往香港。
那时的香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。
吸引着无数怀着淘金梦的内地人,徐增平也是其中之一。
初到香港的日子并不好过,语言不通,人生地不熟,生意也不知道从何做起。
可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。
在香港的第二年,徐增平遇到了楼市大跌的机会。
别人都在恐慌抛售,他却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,果断将所有家产抵押给银行,在铜锣湾大举买地。
这一把豪赌让他赚得盆满钵满,也让创律集团在香港站稳了脚跟。
后来徐增平又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,抓住了坪洲那块4.6万平方英尺土地的投资机会。
谁也没想到,就是这个在商场上纵横捭阖的香港富豪,心底深处还燃烧着当年那个军人的强国梦。
1997年的一个普通早晨,徐增平像往常一样翻阅报纸。
一则消息让他眼前一亮。
"乌克兰准备出售瓦良格号航母"——这短短几个字,在徐增平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。
他深知,这可能是中国拥有航母的唯一机会。
当时的世界格局下,航母这种战略武器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敏感的存在。
苏联解体后,这艘只完成了68%建造工作的瓦良格号归了乌克兰。
可乌克兰经济困难,根本没钱继续建造,只能考虑出售,但又不敢直接卖给任何国家,只能卖给个人。
说干就干,徐增平很快注册了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。
打着建造"海上赌场"的旗号前往乌克兰。
这招"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"的策略,成功绕过了各种国际政治限制。
在乌克兰的谈判桌上,徐增平展现了山东汉子的豪爽本色。
为了赢得乌克兰人的信任,他竟然在10分钟内豪饮6斤白酒。
这份魄力让在场的乌克兰人都刮目相看,对这个中国商人刮目相看。
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,双方初步达成了协议。
可好事多磨,就在即将签约时,乌克兰方面突然改口要拍卖。
背后的小动作,明眼人都看得出来。
美国方面显然不愿意看到这艘航母落入中国手中,哪怕是以个人名义。
不过徐增平早有准备,凭着充分的资料准备和20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。
最终在拍卖会上一举中标,成功拿下了这艘对中国意义重大的航母。
更重要的是,徐增平还额外花费了2000万美元买下了航母的全套设计图纸。
他深知,没有图纸的航母就是一堆废铁,根本无法进行后续的改造工作。
拿下航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。
当徐增平发现自己的资金离5000万美元门槛还差一大截时。
他面临着人生最大的危机。
银行需要看到足够的资金证明才能放行这笔巨额交易,可徐增平手头的流动资金连这个数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香港的爱国商人们站了出来。
他们听说徐增平借钱是为了给国家买航母。
二话不说就伸出了援手,这份信任让徐增平至今想起来都心怀感激。
罗肇唐老先生的故事最让人动容。
这位经历过日军侵华战争的老人,得知借款用途后,连担保都不要就借出了钱。
他说:"为了国家的事,还要什么担保?"
徐增平把自己在坪洲价值3.3亿港币的土地全部抵押出去。
加上各路朋友的鼎力支持,终于凑齐了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。
可就在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,新的麻烦又来了。
航母在运输途中经过土耳其海峡时,遭到了土耳其政府的阻挠。
以"船体过大可能影响周边建筑"为理由,强行扣留了瓦良格号。
这个理由明显站不住脚,因为同型号的航母此前已经通过过这里两次,根本没有任何问题。
背后的政治因素不言而喻。
航母被扣在乌克兰港口,徐增平每个月都要支付高昂的停泊费用。
每月2万美元的费用像流水一样往外淌。
加上各种罚金和维护费用,徐增平几乎被掏空了。
最困难的时候,他一度穷到朋友都不愿再借钱给他。
徐增平对妻子说:"做好回山东种地的准备吧,我们可能要一无所有了。"
但即便如此,他依然咬牙坚持着,因为他知道这艘航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。
2001年,中土两国经过长时间的外交斡旋,土耳其方面终于松了口。
2002年3月3日,当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港时,徐增平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看着这个钢铁巨兽静静躺在大连港。
徐增平知道,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要完成了。
按照当初与乌克兰签署的合同,他必须将这艘航母改造成娱乐设施。
可他心里清楚,瓦良格号真正的归宿在哪里。
于是,创律公司按照计划宣布破产。
瓦良格号也顺理成章地移交给了国家,开始了它的重生之路。
从2002年到2012年,整整十年时间。
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艘航母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。
2012年9月25日,经过十年磨砺的瓦良格号以"辽宁舰"的新身份正式入列中国海军。
从此,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航母战斗群。
这一刻,多少中国人为之热泪盈眶,多少军人为之热血沸腾。
军事专家评价说,瓦良格号不仅仅是一艘航母。
更是中国航母技术的"启蒙老师"。
基于它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技术,中国后来相继建造了山东舰、福建舰。
实现了从"引进消化"到"自主创新"的华丽转身。
如今,中国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,正在向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稳步前进。
而徐增平本人也没有被历史遗忘。
在国家的关怀和自己的努力下,他很快东山再起。
不仅偿还了当年所有的债务,事业也重新走上了正轨。
2013年9月,当徐增平专程前往看望已经年过九旬的罗肇唐老先生时。
他把印有辽宁舰图案的帽子戴在了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头上。
老人家眼含热泪,紧紧握住了他的手。
那一刻,千言万语都在无声中。
如今的徐增平已经成为全国政协委员,继续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。
在他的办公室里,至今还摆着一艘精美的辽宁舰模型。
每次看到它,这个山东汉子都会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想起那个改变了中国海军历史的决定。
如果是你拥有这样的财富和机会,会做出和徐增平一样的选择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