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省迎来新跨长江大桥(公铁两用),项目投资总金额为82.4亿元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04:08 浏览量:33
每次路过长江边,望着那水面,有人说“长江天险”,有人就乐了——现在还能算啥天险?不过几个小时,不管是开车、坐高铁还是过大桥,南北左右,几乎都能连上。可是你琢磨一下,这河真不是闹着玩,光宽度就能吓住人,几千米远的地方,古时候传个书信都得琢磨怎么过江。不说别的,早些年谁家里有点什么事,隔江这趟路,得跟打仗似的计划。老一辈总念叨,“长江是条拦路虎”,其实话里带着点无奈——但你看咱们现在,桥梁一座接一座,科技变了江的性格,过去的难关,现在都变成了城市烟火里的日常。
说到湖北,长江从中部穿过,把这块地方分了个明明白白。听说全长一千多公里,想想都头晕,这么长的江,在湖北却叫个“腰”,还真是贴切。桥的事儿也多,谁家要是遇到个节日,亲戚在江对面,动动手指就能查查哪座桥最近。这么多年,从最早的武汉长江大桥到什么双柳、燕矶大桥,再到还在图纸上的那些,三十八座桥,听着就像是给一条奔流的大江编了一串项链。其实,老武汉人还记得那个一桥难求的年代,坐船过江,风吹雨打,那种日子,现在的小孩都没见过。
可这些年,桥越修越多,交通部门像下棋似的,哪里堵了、哪里需要连接,转眼就多了座新桥。这几天听到新消息,说还有个叫“鄂黄第三过江通道”的要动起来了,黄冈和鄂州要再搭一座大桥。这事儿其实大家早听说过,但这回算是真出公告了——黄冈交通局发了招标消息,工程要开始勘察、设计了。有人操心项目质量,有人盯着效益,桥还没开工呢,就热闹起来。
这个新通道的位置讲究得很,就夹在黄冈公铁大桥和鄂黄长江大桥之间,一南一北,两岸也不是随意选的。北边是黄冈市黄州区,南边是鄂州市华容区,很多人都在猜,这桥修起来后,家里孩子上学、家里人做生意,到底方便多少。老黄冈人吃早餐的时候都能聊起来:这位置选得妙,折中又争气。其实,很多细节还不为人知,比如建设方案不是简单的一座桥,而是公路和铁路合体,真的是两用桥:又有6车道,又能跑城市间铁路。全长大约9公里,其中大部分都是公铁合建段,起点在鄂州高新大道,终点在黄冈大道,听起来和普通的大桥不太一样。
桥的设计里到底有多少花活?比如在关键路口还做了三个互通立交,收费站也分主线和匝道,管理中心也一并安排进去了——细节真不少。说到市域铁路,有行家的在饭桌上说,线出三江港站,穿黄冈大道,这路线得绕着新产业园子,最后到新规的产业园站。铁路是客运专线,设计时速能跑到160公里每小时,没准谁家孩子以后上下班也能“坐江大桥”这事成为日常话题。有人关心投资,说八十二点四亿,建安费接近六十一亿,不少人心里揣着账本,琢磨着“这钱花得值不值”。
这些桥和路,没那么简单,它们可不是孤零的工程。拿市政道路来说,其实是武汉新城、鄂州黄冈黄石“三横三纵”快速系统里的一条重要线,“三横三纵”听着像是下棋布局,实际上是城市骨架。全长四百多公里,三横两百八十五公里,三纵一百三十八公里,把鄂州的花湖机场、黄石的港口,像串珠子一样都连了起来。大家都希望新路能快,路标准特别高,大部分达到双向六车道,而且为城镇化准备着。过去老路绕来绕去,现在主干道一开,“快”才是硬道理。
你要说这“快”能带来啥,且不说经济变化,单看每年的探亲潮和生意人的物流量,就知道这桥有多紧要。以前要过江,得等轮渡,有人苦等一宿,也有人堵在路上望天。这几年,桥多了,不管是货车还是私家车,都能分流出去,城市间那点距离,变成了“半小时生活圈”。甚至有人开玩笑说,以前黄冈人去鄂州市逛个街得请假,现在说走就能走了。有人说桥联通的不只是地理,还有情感,以前隔江相望,现在连亲戚都容易亲近点。有的本地老人头一次踏桥过江,感慨半天,觉得过去几十年的隔阂,一下子淡了。
不过,桥多了,也有新烦恼。有人打趣:“桥修越多,这日子就越复杂。”确实,维护、管理、人流分配,还有投资回报,都是摆在桌上的事。有些人琢磨,桥修得这么好,村里的老人反倒更留在市区,年轻人生意都冲出去了,老家的烟火,是不是更淡了点?还有人担心新桥选址能不能避免环境破坏,桥下的渔民还能不能过安稳日子。有一次老渔民就跟我唠:“桥是好,但江里鱼越来越少,咱就是得想法子适应新生活。”其实,这些细碎的现实,既有温情也有隐忧。
有人问,将来这“鄂黄第三过江通道”真的能改变什么?也许它能让更多人奔波变成日常,缩短城市间的心理距离;也或许它意味着湖北这块江腰,未来要转得更快、更亮堂。但始终有个悬念,那“天险”真的消失了吗?或许,江流还是有性子,桥下依旧深不可测,只是生活已经不一样了。江边的人家会怀念过去的繁忙,也会期待新桥上的第一道晨曦。不管怎么说,长江和桥,在湖北人的心里,始终有点动人,有点留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