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岁大爷头痛以为青光眼,检查后是高血压,医生:太大意了

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1:58  浏览量:25

很多老人都知道,头痛是一件常见的小事,年轻时感冒、熬夜、劳累都会引起,所以不少人并不会太在意。但在年纪大了以后,头痛背后的含义就不一定是那么简单了。

七十岁老人头痛时,第一反应往往是眼睛问题,比如青光眼、老花眼或者视力下降。殊不知,高血压才是最常见的“幕后黑手”。

在医生看来,太多人因为掉以轻心,错把高血压的信号当成别的毛病,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。

首先要明白,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头痛。

其实这和血管内的压力直接相关。

血压升高的时候,血管壁承受的压力会增加,特别是脑部的动脉,对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。

当血压突然升高或长期居高不下,血管就会出现痉挛或扩张,刺激到神经末梢,从而引起头痛。

很多人形容那种头痛是“紧箍感”,有时在后脑勺,有时在额头,两边太阳穴也可能一跳一跳。

和眼睛问题不同,高血压的头痛常常伴随晨起更明显,这是因为夜间卧床后血压调控紊乱,清晨血压容易波动。

其次,青光眼虽然也会导致头痛和眼胀,但常伴随视力模糊、看灯光有彩圈,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。

而高血压的头痛则更隐匿,不一定有眼部症状。

很多老人因为分辨不清,就去眼科挂号,花了不少冤枉钱,最后才发现罪魁祸首在血压上。

总的来说,超过六成的高血压病人,在病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或头晕表现。

再者,头痛只是高血压的一种信号,背后更危险的是它对全身脏器的损害。

医生经常强调,高血压是“沉默的杀手”,因为它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却能悄悄损害心脏、大脑、肾脏和眼睛。

举个例子,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,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4到6倍,而脑卒中正是导致老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。

殊不知,很多脑出血的患者,在发病前都有过反复头痛的经历,只是没有重视。

与此同时,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。

根据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》,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%,也就是说两个人里就有一个血压偏高。

而在确诊的患者里,血压控制达标率不足20%。

这意味着大多数老人血压是“不稳定”的状态,也就更容易出现头痛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

医生在临床上常见到,老人因为头痛反复去看牙科、耳鼻喉科,结果几个月后突然脑梗,这种教训实在太多。

当然,有人会说自己平时没有症状,血压高一点没关系。

殊不知,这正是最危险的想法。

高血压带来的危害不取决于症状是否明显,而是看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。

长期高压状态下,血管壁会逐渐硬化,动脉粥样斑块形成,血管弹性下降,这些变化一旦发生,就难以逆转。

换句话说,不管有没有头痛,都要警惕血压水平。

在笔者看来,头痛其实给了人们一个机会,它让患者有可能早一点发现高血压。

如果能因此测量血压、规范用药,就能大大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。

医生建议,60岁以上老人最好在家里备一个电子血压计,养成每天早晚测量的习惯。

这样一来,不仅能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,还能在药物调整时提供依据。

此外,生活方式的管理对血压的影响也非常大。

研究表明,减少食盐摄入、坚持低脂饮食、规律运动、保持充足睡眠,都能让血压平均下降5到10毫米汞柱。

别小看这点下降,它能显著降低中风和心梗的风险。

另一方面,戒烟限酒更是关键。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血管收缩,酒精则会影响血压波动,两者叠加,对血管的损伤远远超过想象。

医生还特别提醒,老人不要随意停药或自行加药。

有些人觉得血压正常了就把药停了,结果几天后血压飙升,引发脑梗。

高血压的用药是长期的、持续的,目的不是治愈,而是控制。

就像糖尿病需要长期降糖药一样,高血压也需要药物维持平稳。

当然,很多人担心长期吃药会伤肾伤肝。

其实,现代降压药物安全性很高,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就能确保用药安全。

相反,如果血压控制不好,对肾脏和心脏的伤害才更大

根据数据,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,发生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。

总而言之,头痛在老人身上不是小毛病,它可能是身体在敲警钟。

尤其是超过60岁以后,如果反复出现头痛,就应该先想到血压问题。

医生多次强调,测一次血压并不难,真正难的是人们不愿意面对问题。

毕竟,很多脑梗、脑出血的悲剧,都是从忽视一个小小的头痛开始的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最明智的做法是:一旦出现反复头痛,尤其是伴随头晕、耳鸣、视力模糊、恶心等症状,就要及时到医院测量血压,并做相关检查。

如果确诊高血压,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。

记住,早发现、早干预,血压是能控制的,生活质量也能维持在较好水平。

最后要说的是,很多老人总觉得“人老了,总会有点毛病”,所以把高血压不当回事。

但你说,真等到中风偏瘫、生活不能自理,再后悔是不是太迟了?

在笔者看来,头痛其实给了人们一次机会,一次去保护大脑和心脏的机会。

把握住,日子还能过得轻松自在;错过了,代价往往就是一辈子。

[1]常星,程向红,杜赟,等.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作用机制[J].中华中医药学刊,202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