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“恨老”现象正在蔓延,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1 22:13  浏览量:24

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到全国总数的近三成,这数据是2023年的官方统计,3625万老人家啊,每三个人里头就有一个迈入晚年。

这么多老人,社会怎么扛得住?结果呢,不少年轻人开始冒出不满的情绪,甚至演变成一种叫“恨老”的风气。

不是说年轻人全坏了心肠,而是现实压力堆积,让人喘不过气来。社会像一张大网,老人掉进缝隙里,年轻人却觉得这网是老人扯破的。

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,就陷进了失落的三十年。年轻人薪水不涨反跌,好多人月收入勉强够自己过日子,却眼瞅着退休老人养老金有时还更高。养老金制度本来是好意,但年轻人缴的钱养着不认识的老人,自己却买不起房,结不起婚,生不起娃。

日本出生率低到1.3以下,这不是开玩笑的。2025年,政府把企业义务雇佣年龄抬到70岁,本意是补劳动力缺口,可年轻人看来,这就是老人霸着岗位不放。2023年,65岁以上就业人口有914万,每四个上班族里有一个是银发族。

职场新人挤不进去,老人还占着关键位子,年轻人自然心里不平衡,但压力一层层压下来,就容易把火撒到老人头上。

经济问题只是表层,社会结构里头藏着更棘手的。

无缘社会这个词,在日本挺常见的,指那些没配偶、没子女、没亲友圈子的人。老年边缘人日子苦,没钱没依靠,有的故意小偷小摸进监狱,吃公家饭还领年金。

2013年的纪录片《老人漂流社会》就点明了这事儿,对流浪老人来说,监狱反倒成了安身地。这种扭曲听着心酸,但年轻人看到老人频繁犯罪,就觉得他们是社会不安定因素,还耗资源。

另一头,中青年边缘人,25到50岁那拨,没工作没朋友,像无根的浮萍,看不顺眼就动手。袭击对象多是孤立老人,因为他们没了也没人问。

官方数据,每年3万多老人死后无人收尸,这现象从城市到乡村都在扩散。

​日本传统里头,没那么强调尊老爱幼,尤其对非亲非故的老人。1958年的电影《楢山节考》讲村里老人70岁上山等死,省粮食。

这片子从小影响日本人,潜移默化觉得老人有时是负担,尤其资源紧缺时。

跟中国两千多年孝道传承比,日本更注重个人主义和工作至上,城市生活节奏快,老人容易被甩在后头。

现象不止停在牢骚上,实际案例让人脊背发凉。

2016年,横浜大口医院护士久保木爱弓在点滴里加消毒剂,送走至少三人,总死亡48人里疑点多。她事后说,老人死在值班时麻烦,得跟家属解释,干脆提前动手。

听来残忍,但背后是护理压力和经济困境交织。

老龄化加剧,医疗体系也吃不消。老年患者住院超一年,挤占资源,年青人看病难,“恨老”情绪就生根。

2025年问题更突出,团块世代全奔75岁,后期高龄者超2150万,每五人一个,医疗福利开支占国民收入28%。

政府投钱建护理保险,从2000年起就推,但劳动力短缺,平均农民70岁,建筑工三分之一55岁以上,年轻人少。

养老院虐待案频发,2021年1366起,多是身体暴力,家庭内子女占六成,打骂抢养老金。疫情后,2020年孤独死上万,隔离让老人更孤单。

这风气蔓延,社会裂痕深。

老人犯罪率从1997年5%涨到2018年27.7%,司机75岁以上成马路隐患。农村年轻人外流,半数町村2040年恐消失,选举不公,老年选民权重大。

政策上,政府搞育儿假法,2010年生效,目标女就业72%,减长工时,但效果慢。

​说到底,日本“恨老”不是谁的错,是经济失衡、文化差异、社会断层合力的结果。

年轻人压力山大,老人孤立无援,大家都难。

日媒:日本将迎史无前例老龄化社会 “老害化”问题将凸显 海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