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美文学:《苦妓回忆录》为“性”而“性”,却道出了人生的主题
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6:12 浏览量:6
2004年,77岁的马尔克斯写出了《苦妓回忆录》,随后宣布封笔。
谁也没有想到,这样一位誉满全球的伟大作家,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人类迄今为止最后一位文学大师,会写出一部以“性”为核心主题的小说。
我们有理由说,《苦妓回忆录》是为了“性”而写“性”的,这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大忌,很容易走向低俗。
可谁叫他是马尔克斯呢!
77岁的高龄,他真正感受到了衰老的孤独,正在无限接近死亡。
孤独、死亡、爱情,这三者贯穿了马尔克斯的一生和全部作品,这部作品亦不例外。
他用这部小说告诉全世界的读者,孤独与生俱来,死亡不可避免,唯有爱情,是万般愁苦的唯一良药。
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:
“活到九十岁这年,我想找个年少的处女,送给自己一个充满疯狂爱欲的夜晚。”
马尔克斯塑造可一个有悖伦理道德的主人公,年轻时声色犬马,一生未婚,沉迷风月场所,不知爱为何物,“性”是他逃避孤独的工具。
可是,当他亲眼看一个妙龄少女,当真躺在他床上悄然入睡的时候,他“性”的欲望反而消失了。
他看着少女年轻的身体,美丽的面庞,给她唱歌,讲故事,为她祈祷。
老人头一次感觉到不被欲望驱使的平静。这一转折把本有可能走向低俗的故事,推向了文学的高度。
接下来,又有好几个这样的夜晚,老人醉心于这种奇妙的感受,并相信这是爱情。
直到一天晚上,少女穿着华服,带着珠宝,浓妆艳抹地出现在老人面前时,老人气坏了,砸烂了房间所有的东西,把少女赶了出去。
因为他要的不再是“性”,而是爱。
在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中,“性”都不单单只是“性”,它是欲望。
欲望的背面,是恐惧。就像人们想赚钱的原因,是害怕没有钱。一切都源于恐惧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岁月将在我们身上刻下无法抹去的痕迹——衰老,于是我们开始害怕孤独,恐惧死亡。
马尔克斯给我们的答案是:欲望无法对抗恐惧,即使得到的再多。就像“性”并不代表爱情。老人真正平静的几个夜晚,是因为他放弃了欲望,平静地感受爱情。
然而,马尔克斯要说的还不止这些。
少女走后,老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失落。他急切地想要知道少女的近况。
在世俗眼中,一个九十岁的老人陷入对少女疯狂的爱恋中,这是多么荒唐且无耻的行为。
应该说,马尔克斯在探索另一种价值,极端的、纯洁的、不可能的爱的价值。
直到他听说少女也深深爱着自己,那天浓妆艳抹正是为了屈身自己的时候,老人漫长的一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。
小说的最后,马尔克斯写道:
“终于,真正的生活开始了,我的心安然无恙,注定会在百年之后的某日,在幸福的弥留之际死于美好的爱情。”
真正的生活,是在拥有感受爱的能力的那一刻开始的。
心中有爱,便无所畏惧。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,却又无比单纯质朴。爱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,有的人被欲望裹挟,被恐惧挟持,至死也没有真正爱过。
但愿我们每一个人,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岁月,都有爱与被爱的能力,有对抗孤独和死亡的勇气,都能在幸福的弥留之际,死于美好的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