邻居总是借东西不还,搬家时递来钥匙:这栋楼都是你的!
发布时间:2025-10-09 09:32 浏览量:7
第一章 老小区的新住户,第一回“借酱油”
2020年春天,陈默拖着两个半人高的行李箱,站在“向阳小区”3号楼的楼道口,抬头望了望斑驳的墙皮——墙面上贴着二十年前的小广告,边角卷了翘,被雨水泡得发黑,“疏通下水道”“家电维修”的字样还能勉强看清。楼道里没有灯,白天也得借着窗外的光走路,台阶上有几处裂缝,缝里长着细细的青苔,踩上去滑溜溜的。
这是他在省城租的第三套房子,前两套不是房租太贵,就是离公司太远。这套是中介介绍的,60平米,两室一厅,在3号楼的四层,房租每月一千二,比他之前租的房子便宜了三百,唯一的缺点是小区老,没物业,楼道里堆着不少住户的旧家具、旧纸箱。
搬东西的时候,楼道里传来“吱呀吱呀”的脚步声,一个穿着藏蓝色中山装的老人,手里拎着个搪瓷缸,慢悠悠地从楼上走下来。老人头发花白,背有点驼,脸上满是皱纹,眼睛却很亮,看见陈默搬得满头大汗,停下脚步,笑着问:“小伙子,新搬来的?”
“叔,您好,俺是新搬来的,住四楼。”陈默擦了擦额头的汗,赶紧打招呼。
“哦,四楼啊,跟俺对门。”老人指了指四楼的方向,“俺姓张,你叫俺张大爷就行。你一个人搬啊?要不要俺帮你搭把手?”
“不用不用,张大爷,俺自己能行,不麻烦您。”陈默赶紧摆手,他看张大爷年纪大了,哪好意思让老人帮忙。
张大爷也没坚持,站在旁边看了会儿,又问:“小伙子,刚从老家来省城吧?在哪上班啊?”
“俺从临县来的,在南边的软件公司做程序员,刚毕业没多久。”陈默一边搬行李箱,一边回答。
“程序员好啊,赚得多,”张大爷点了点头,又看了看陈默手里的行李箱,“你这刚搬来,家里肯定没开火吧?要不要借点酱油、醋?俺家都有,你先凑合用着,明天再去超市买。”
陈默愣了一下,他确实刚搬来,厨房空空的,啥调料都没有,正想着晚上只能吃泡面,没想到张大爷主动借东西。他赶紧说:“谢谢张大爷,那俺就借您点酱油,明天俺买了就还您。”
“谢啥,邻里邻居的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。”张大爷转身往楼上走,“你等着,俺去给你拿。”
没过两分钟,张大爷就拿着个小玻璃瓶下来了,瓶里装着大半瓶酱油,瓶身是透明的,标签已经掉了,只剩下点残留的痕迹。“这酱油是俺前几天刚买的,你先拿去用,不用急着还。”张大爷把玻璃瓶递到陈默手里。
“谢谢张大爷,俺明天买了新的,就把这瓶还您。”陈默接过酱油,小心地放进随身的包里。
“不用不用,一瓶酱油而已,不值钱。”张大爷摆了摆手,慢悠悠地往下走了,走到二楼的时候,还回头跟陈默说,“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,就敲俺家门,俺在家呢。”
陈默看着张大爷的背影,心里暖暖的。他之前租房子,跟邻居都不怎么来往,见面最多点点头,没想到这次遇到这么热心的邻居。
晚上,陈默煮了包泡面,倒了点张大爷借的酱油,味道果然比没放调料的泡面香多了。他想着明天一定要去超市买瓶新酱油,赶紧还给张大爷,不能欠人家东西。
第二天早上,陈默下班(他第一周上晚班,早上才下班)路过小区门口的超市,特意买了瓶新酱油,跟张大爷借的那瓶差不多大,还买了两袋水果,准备一起送给张大爷,谢谢人家昨天帮忙。
回到小区,陈默先把东西放回家,然后拿着新酱油和水果,去敲张大爷家的门。敲了三下,门就开了,张大爷穿着件灰色的薄毛衣,手里拿着个老花镜,看见陈默,笑着说:“小伙子,下班啦?”
“张大爷,俺下班了,这是俺买的新酱油,还您,还有两袋水果,您尝尝。”陈默把东西递过去。
“哎呀,你这孩子,咋还买水果呢?”张大爷赶紧接过酱油,又把水果往陈默手里推,“酱油俺收下,水果你拿回去自己吃,你刚毕业,赚钱不容易,别乱花钱。”
“张大爷,您别客气,就是两袋普通的水果,不值钱,您就收下吧。”陈默又把水果递过去。
张大爷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,拉着陈默进屋坐:“来,进屋喝口水,俺刚泡的茶。”
陈默不好拒绝,跟着张大爷进了屋。张大爷家跟他家户型一样,也是两室一厅,屋里摆着不少旧家具——一个掉漆的木沙发,一张老式的八仙桌,墙上挂着两张老照片,一张是张大爷和一个老奶奶的合影,另一张是一家三口的合影,照片上的年轻人跟张大爷有点像,应该是张大爷的儿子。
张大爷给陈默倒了杯茶,茶是散装的,有点涩,却很清香。“那是俺老伴,前几年走了,”张大爷指着墙上的合影,语气有点沉,“那是俺儿子,在国外定居了,不常回来,一年也就回来一次。”
陈默赶紧说:“张大爷,您别难过,以后俺常来跟您聊聊天。”
“好,好,”张大爷笑了,“有你这么个小伙子在对门,俺也不孤单了。”
陈默坐了会儿,怕打扰张大爷休息,就起身告辞:“张大爷,您歇着吧,俺回去补觉了,晚上还要上班。”
“好,你去吧,要是晚上上班怕黑,就跟俺说,俺给你留着门。”张大爷送陈默到门口。
回到家,陈默靠在沙发上,心里挺暖的。他觉得,虽然小区老,但有这么个热心的邻居,也挺好的。只是那时候他还不知道,这只是张大爷“借东西”的开始,往后的两年里,张大爷几乎隔三差五就来借东西,而且大多时候,都不主动还。
第二章 借走的电钻与没还的行李箱
陈默搬来没几天,张大爷就又来借东西了。那天晚上,陈默刚下班回家,正准备做饭,就听见敲门声,打开门一看,是张大爷,手里拿着个旧螺丝刀。
“小伙子,你家有电钻不?俺想把墙上的画重新挂挂,螺丝刀拧不动,想用用你的电钻。”张大爷笑着说。
陈默愣了一下,他刚毕业,没怎么干过活,家里哪有电钻?“张大爷,俺家没有电钻,俺刚毕业,没买这些工具。”
“哦,没有啊,”张大爷有点失望,“那算了,俺再问问别家。”
看着张大爷转身要走,陈默有点过意不去,想起公司同事老李家里有电钻,老李跟他关系不错,应该愿意借。“张大爷,您等会儿,俺问问俺同事,他家里有电钻,要是他愿意借,俺明天给您拿回来。”
“真的?那太好了,谢谢你啊小伙子。”张大爷一下子高兴起来。
第二天,陈默特意跟老李借了电钻,下班的时候特意绕路,把电钻送到张大爷家。张大爷接过电钻,笑得合不拢嘴:“谢谢你啊小伙子,俺用完了就还给你。”
“张大爷,您慢慢用,不用急着还。”陈默笑着说。
可这一借,就没了下文。过了一个星期,陈默想着电钻是借同事的,总放在张大爷家也不好,就去敲张大爷家的门,想问问张大爷用完没。
敲了半天,门才开,张大爷穿着件睡衣,眼睛红红的,好像刚哭过。“小伙子,你找俺有事?”
“张大爷,俺来问问,电钻您用完没?那是俺借同事的,俺怕同事要用。”陈默小心翼翼地问。
“哦,电钻啊,”张大爷拍了拍脑袋,“你看俺这记性,忘了还给你了。俺昨天刚把画挂好,电钻在里屋,俺给你拿。”
张大爷转身进了里屋,没过一会儿,拿着电钻出来了,电钻上还沾着点灰尘。“不好意思啊小伙子,俺老糊涂了,忘了还你。”
“没事张大爷,您别往心里去。”陈默接过电钻,看见张大爷眼睛红红的,又问,“张大爷,您咋了?是不是不舒服?”
张大爷叹了口气,说:“没事,就是想俺老伴了,昨天整理她的东西,看见以前的照片,就忍不住哭了。”
陈默心里酸酸的,安慰道:“张大爷,您别太难过,阿姨在天上也希望您好好的。”
“哎,知道了,”张大爷点了点头,“你快回去吧,别耽误你休息。”
从那以后,张大爷借东西就更频繁了。今天借个螺丝刀,明天借个扳手,后天又借个菜板,大多是家里常用的工具和厨具。一开始,陈默还记着让张大爷还,后来发现,张大爷要么说“忘了”,要么说“再用用”,而且每次借完东西,过几天总会给陈默送点自己做的咸菜、馒头或者煮的鸡蛋,陈默也就不好意思再要了。
有一次,陈默要去外地出差,需要用行李箱,翻遍了家里,才想起前几天张大爷说要去给儿子寄东西,借了他的行李箱,还没还。那天离出差只剩半天了,陈默急得不行,赶紧去敲张大爷家的门。
敲了好几下,都没人开门,陈默以为张大爷不在家,正准备打电话给中介,问问有没有张大爷的联系方式,就看见张大爷拎着个菜篮子,慢悠悠地从外面回来,菜篮子里装着点青菜和鸡蛋。
“张大爷,您可回来了!”陈默赶紧迎上去,“俺今天要去外地出差,需要用行李箱,您借俺的那个行李箱,用完没?”
“哦,行李箱啊,”张大爷愣了一下,“你看俺这记性,忘了还给你了。俺昨天给儿子寄完东西,把行李箱洗了洗,晒在楼下的绳子上,想着晾干了再还给你,结果一忙就忘了。”
陈默赶紧跟着张大爷去楼下,看见他的行李箱挂在楼下的绳子上,上面还滴着水,应该是刚晒没多久。“张大爷,俺今天下午就要出差,这行李箱还没干,咋整啊?”陈默有点着急。
“哎呀,都怪俺,”张大爷拍了拍大腿,“要不这样,你先把行李箱拿上去,俺给你找个吹风机,吹吹就干了,俺家有吹风机,你拿去用。”
张大爷说着,就领着陈默回家,找了个旧吹风机,递给陈默。陈默拿着吹风机和行李箱,赶紧回家吹,吹了半个多小时,行李箱终于干了。出差前,陈默去还吹风机,张大爷还塞给了他一袋煮鸡蛋,说:“出差路上饿了,就吃点鸡蛋,别饿着肚子。”
陈默拿着鸡蛋,心里又气又暖——气的是张大爷借东西不还,耽误了他的事;暖的是张大爷虽然忘了还东西,却记着给他煮鸡蛋。
出差回来后,陈默跟女朋友林晓说了这件事。林晓是他的大学同学,在省城的小学当老师,两个人谈了三年,感情很好,正商量着攒点钱,买套小房子结婚。
林晓听了,笑着说:“张大爷也不是故意的,他年纪大了,记性不好,而且每次借完东西,不都给你送好吃的嘛,你就别跟他计较了。再说了,他一个人住,挺孤单的,借东西说不定就是想找个由头跟你说话。”
陈默想了想,觉得林晓说得对。他确实发现,张大爷每次借东西,都会跟他聊会儿天,要么聊他的工作,要么聊他的老家,要么聊以前的事,好像有说不完的话。而且张大爷身体不太好,有高血压,每次犯病,都是陈默帮着送药或者送医院,张大爷也挺依赖他的。
从那以后,陈默就再也不跟张大爷要借出去的东西了。张大爷来借东西,他就直接给,张大爷给的咸菜、馒头,他也笑着收下,偶尔还会主动去张大爷家,跟张大爷聊聊天,帮张大爷干点活,比如换个灯泡、修个水龙头。
林晓偶尔来陈默家,也会跟着去看张大爷,给张大爷买些水果、牛奶,张大爷很喜欢林晓,总说:“小伙子,你女朋友真好,温柔又懂事,你可要好好对人家。”
陈默笑着说:“张大爷,俺知道,俺肯定好好对她。”
日子一天天过着,陈默跟张大爷的关系越来越近,就像亲人一样。陈默也渐渐习惯了张大爷借东西不还的“毛病”,甚至觉得,要是哪天张大爷不来借东西了,他还会有点不习惯。
第三章 墙皮脱落与“这栋楼是俺盖的”
2021年夏天,省城下了场大雨,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。雨停了之后,陈默发现家里的墙皮脱落了一大块,露出里面的红砖,下雨天还会渗水,把墙上的海报都泡湿了。
陈默找了个塑料布,把脱落的墙皮盖住,想着等周末找个工人来修修。那天晚上,张大爷来借东西,看见陈默在忙活,问:“小伙子,你这是咋了?墙皮咋掉了?”
“张大爷,前几天下大雨,墙皮脱落了,还渗水,俺想周末找个工人来修修。”陈默说。
“找工人干啥?浪费钱,”张大爷走进屋,摸了摸脱落的墙皮,“这墙是老墙了,时间长了,下雨就容易渗水,俺来帮你修修,俺以前干过瓦匠,这点活儿俺还能干。”
“张大爷,您年纪大了,这活儿危险,还是俺找工人吧。”陈默赶紧说。
“俺没事,”张大爷摆了摆手,“你明天去超市买袋水泥、买点沙子,再买把抹子,俺明天帮你修。”
陈默推辞不过,只好答应。第二天,陈默按照张大爷说的,买了水泥、沙子和抹子,送到张大爷家。张大爷吃过早饭,就拿着工具来陈默家,开始修墙。
张大爷虽然年纪大了,但干起活来很利索,和水泥、抹墙,动作熟练得很。陈默在旁边帮忙递东西,看着张大爷满头大汗,赶紧给张大爷递水、擦汗。
“张大爷,您以前真干过瓦匠啊?”陈默问。
“是啊,”张大爷擦了擦汗,“俺年轻的时候,跟俺老伴一起,在省城打拼,俺干瓦匠,她卖菜,后来攒了点钱,就盖了这栋楼。”
“啥?这栋楼是您盖的?”陈默一下子愣住了,他一直以为这栋楼是开发商盖的,没想到是张大爷盖的。
“是啊,”张大爷笑了笑,“1990年盖的,那时候这一片还是荒地,俺跟俺老伴凑了点钱,又跟亲戚朋友借了点,盖了这栋楼,一共六层,每层两户,一共十二户。盖好之后,俺们自己住四楼,其他的房子租出去,后来有些住户觉得这房子好,就跟俺买了,现在这栋楼里,还有三户是租俺的房子,其他的都是买的。”
陈默听得目瞪口呆,没想到平时爱借东西不还的张大爷,竟然是这栋楼的“主人”。“张大爷,您真厉害,竟然自己盖了一栋楼。”
“厉害啥啊,”张大爷叹了口气,“那时候盖楼不容易,俺跟俺老伴起早贪黑,干了整整一年才盖好。盖好楼的第二年,俺儿子就出生了,俺们一家人在这栋楼里住了三十多年,俺老伴也是在这栋楼里走的。”
陈默看着张大爷,心里满是敬佩。他没想到,这栋斑驳的老楼,竟然藏着张大爷这么多的故事。
“张大爷,那您现在还有这栋楼的房产证吗?”陈默好奇地问。
“有啊,”张大爷说,“都在俺家的木盒里,俺儿子让俺把楼卖了,去国外跟他一起住,俺舍不得,这栋楼是俺跟俺老伴一辈子的心血,俺不想卖。”
“您儿子让您去国外啊?您咋不去呢?”陈默问。
“俺去了两回,”张大爷摇了摇头,“国外的日子不好过,语言不通,出门都找不到路,而且俺想念这栋楼,想念这栋楼里的老邻居,住了没两个月,就回来了。俺儿子没办法,只能让俺在国内住,他每个月给俺寄点钱。”
陈默没再说话,心里有点酸。他知道,张大爷不是不想跟儿子在一起,是舍不得这栋楼,舍不得这里的生活。
那天下午,张大爷终于把墙修好了。修完墙,张大爷又帮陈默把墙上的海报重新贴好,还跟陈默说:“以后下雨,你多注意着点,要是再渗水,就跟俺说,俺再帮你修。”
“谢谢张大爷,您辛苦了,俺晚上请您吃饭。”陈默说。
“不用不用,”张大爷摆了摆手,“邻里邻居的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。俺回去了,你也歇会儿。”
看着张大爷的背影,陈默心里暖暖的。他觉得,张大爷就像他的爷爷一样,虽然有点“小毛病”,却很疼他。
从那以后,陈默更愿意跟张大爷来往了。他会把公司发的福利,比如大米、食用油,分一半给张大爷;林晓会把自己做的蛋糕、饼干,给张大爷送点;张大爷也会把自己种的青菜、养的鸡下的蛋,给陈默送过来。有时候,陈默和林晓加班晚了,回到家,会发现张大爷在门口留了热乎的面条或者馒头,上面还盖着个盘子,怕凉了。
有一次,林晓的妈妈来省城看病,没地方住,陈默的房子小,住不下三个人。张大爷知道了,主动说:“小伙子,让你丈母娘住俺家吧,俺家有两个房间,空着也是空着,正好跟俺做个伴。”
陈默和林晓都很感动,林晓的妈妈在张大爷家住了半个月,张大爷每天都给她做清淡的饭菜,还陪她去医院看病,帮她排队、拿药。林晓的妈妈回去的时候,特意给张大爷买了件新的中山装,说:“张大哥,谢谢你这半个月的照顾,你就像俺的亲人一样。”
张大爷笑着说:“妹子,你别客气,邻里邻居的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。”
林晓的妈妈回去后,总跟林晓说:“张大爷是个好人,你和陈默要好好照顾他,别让他孤单。”
林晓点点头,跟陈默说:“张大爷一个人太孤单了,以后咱们多抽点时间陪他,等咱们买了房子,要是离这儿近,就常来看看他。”
陈默说:“好,以后咱们就把张大爷当成亲爷爷一样照顾。”
第四章 张大爷的“异常”,要搬家的迹象
2022年冬天,陈默发现张大爷有点“异常”。以前,张大爷每天都会在小区里散步,要么去楼下的老槐树下跟其他老人聊天,要么去小区门口的小卖部买东西,可这阵子,张大爷很少出门,每天都在家收拾东西,有时候还会找工人来搬旧家具。
有一次,陈默下班回家,看见几个工人抬着个旧木柜,从张大爷家出来,往楼下搬。陈默赶紧走过去,问:“张大爷,您这是咋了?搬家具干啥?”
张大爷从屋里走出来,手里拿着个旧布包,笑着说:“小伙子,俺要搬家了,去国外跟俺儿子一起住。”
“搬家?去国外?”陈默一下子愣住了,“您以前不是说国外不好住,不想去吗?咋突然要去了?”
“俺儿子上个月回来,跟俺说了半天,”张大爷叹了口气,“他说他在国外买了套大房子,专门给俺留了个房间,还请了个保姆,照顾俺的生活。他说俺年纪大了,身体不好,一个人在国内,他不放心,非要让俺去国外跟他一起住。俺想了想,俺这身体确实越来越差,去年冬天还犯了一次高血压,差点没醒过来,要是真出点啥事儿,也没人知道,就同意了。”
陈默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,虽然知道张大爷去国外跟儿子一起住,是好事,有人照顾,可一想到以后对门没人了,再也没人来跟他借东西,再也没人给他送咸菜、馒头,他就有点舍不得。
“张大爷,您啥时候走啊?”陈默问。
“下周六,”张大爷说,“俺儿子已经帮俺买好机票了,这几天俺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,没用的就扔了,有用的就给邻居们分了,剩下的贵重东西,让俺儿子带出国。”
“张大爷,俺帮您收拾吧,”陈默说,“您年纪大了,收拾东西累。”
“好啊,谢谢你啊小伙子,”张大爷笑着说,“有你帮忙,俺能轻松不少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陈默每天下班都去张大爷家帮忙收拾东西。张大爷家的东西很多,大多是旧物件——旧衣服、旧家具、旧照片、旧书信,还有一些他和老伴年轻时用过的瓦匠工具。每收拾到一件东西,张大爷都会跟陈默说这件东西的故事,比如这件旧衣服是他老伴年轻时给他做的,这件旧瓦匠工具是他盖这栋楼时用的,这封信是他儿子在国外给她写的第一封信。
陈默一边听张大爷讲故事,一边帮他收拾东西,心里酸酸的。他知道,这些旧物件,都藏着张大爷的回忆,张大爷舍不得扔,可又没办法,带出国太麻烦,只能留下。
有一天,陈默帮张大爷收拾里屋的一个旧木盒,打开木盒,里面装着几本房产证,还有一些存折、银行卡,还有一张老照片,照片上是张大爷和他老伴,站在刚盖好的3号楼前,笑得很开心。
“这就是这栋楼的房产证,”张大爷指着木盒里的房产证,“一共十二本,每一户都有一本,现在还有三本是俺的名字,其他的都过户给买房子的住户了。”
陈默拿起一本房产证,翻开一看,产权人那一栏,写着“张建国”,也就是张大爷的名字,登记日期是1991年5月12日,距今已经三十多年了。
“张大爷,您把这些房产证带走吗?”陈默问。
“不带了,”张大爷摇了摇头,“俺儿子在国外,俺也不回来了,这些房产证留着也没用,等俺走之前,找个靠谱的人,把剩下的三户房子托付给他,帮俺收房租,等以后有机会,再把房子处理了。”
“您找好托付的人了吗?”陈默问。
“还没,”张大爷看着陈默,眼神里有点复杂,“俺想找个踏实、善良的人,俺放心。”
陈默没再说话,他不知道张大爷说的“踏实、善良的人”是谁,也没好意思问。
林晓知道张大爷要走,也来帮忙收拾东西,还给张大爷买了件新的羽绒服,说:“张大爷,国外冬天也冷,您带着这件羽绒服,别冻着了。”
“谢谢你啊晓丫头,”张大爷接过羽绒服,笑得合不拢嘴,“你和陈默这两个孩子,真好,比俺儿子还亲。”
林晓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张大爷,您别这么说,俺和陈默照顾您是应该的。”
离张大爷走的日子越来越近,小区里的老邻居都知道张大爷要去国外,纷纷来跟张大爷告别,给张大爷送点自己做的好吃的。张大爷也很舍不得这些老邻居,跟每个人都聊了很久,说:“俺去了国外,会想你们的,等俺以后回来,再跟你们一起在老槐树下聊天。”
陈默看着这一幕,心里更舍不得了。他知道,张大爷这一去,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。
第五章 搬家那天,递来的一串钥匙
2023年1月14日,周六,是张大爷走的日子。
那天早上,陈默和林晓早早地就来张大爷家帮忙,张大爷的儿子张磊也从国外回来,在门口指挥工人搬东西。张磊跟张大爷长得很像,也是背有点驼,却比张大爷年轻不少,穿着件黑色的羽绒服,戴着眼镜,看起来文质彬彬的。
张磊看见陈默和林晓,赶紧打招呼:“你们就是陈默和林晓吧?我爸跟我提起过你们,说你们经常照顾他,谢谢你们啊。”
“张哥,您客气了,邻里邻居的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。”陈默笑着说。
“是啊张哥,张大爷对我们也很好,”林晓说,“以后张大爷去了国外,您要好好照顾他。”
“放心吧,”张磊点了点头,“我会的。”
上午十点多,张大爷的东西终于都搬完了,家里只剩下一个旧木盒,就是装着房产证和存折的那个木盒。张大爷把木盒抱在怀里,走到陈默面前,看着陈默,眼神很认真。
“小伙子,俺要走了,有件事,俺想跟你说。”张大爷说。
“张大爷,您说。”陈默看着张大爷,心里有点紧张,不知道张大爷要说啥。
张大爷把怀里的旧木盒打开,从里面拿出一串钥匙,钥匙上挂着个旧铜环,铜环上锈迹斑斑,钥匙有十二把,每把钥匙上都贴着个小纸条,写着“3号楼101”“3号楼102”……“3号楼602”。
张大爷把这串钥匙递到陈默手里,说:“小伙子,这串钥匙,你拿着。这栋楼,都是你的了。”
陈默一下子愣住了,手里的钥匙沉甸甸的,他以为自己听错了,赶紧说:“张大爷,您……您说啥?这栋楼都是我的?您别跟我开玩笑了,这栋楼这么贵重,俺不能要。”
“俺没跟你开玩笑,”张大爷握着陈默的手,眼神很坚定,“这栋楼是俺跟俺老伴一辈子的心血,俺舍不得卖,也舍不得给别人,俺想给你。”
“张大爷,这不行,”陈默赶紧把钥匙往张大爷手里推,“俺跟您非亲非故,您怎么能把这么贵重的楼给俺呢?您还是给张哥吧,张哥是您的儿子,这楼本来就该给张哥。”
张磊也赶紧说:“爸,您这是干啥?这栋楼怎么能给陈默呢?应该给我啊。”
“你懂啥,”张大爷瞪了张磊一眼,“这栋楼是俺跟你妈盖的,俺想给谁就给谁。你在国外定居,也用不上这栋楼,给你你也是卖了,俺不想卖这栋楼。陈默这孩子,踏实、善良,这两年跟俺相处,比你还亲,俺看着他,就像看着自己的亲孙子一样。俺知道他刚毕业,没房子,跟晓丫头谈婚论嫁有压力,俺把这栋楼给他,让他有个家,俺放心。”
“张大爷,俺真的不能要,”陈默的眼睛有点红,“这栋楼太贵重了,俺受不起。”
“你受得起,”张大爷叹了口气,“这两年,俺总跟你借东西,不还你,你知道为啥不?”
陈默摇了摇头,他一直以为张大爷是记性不好,忘了还。
“俺不是记性不好,”张大爷说,“俺是怕你不理俺。俺老伴走了,你哥在国外,俺一个人住,孤单得很。俺看见你搬来,觉得你这孩子踏实、善良,就想跟你来往,可俺又不知道咋跟你说话,就只能找借东西的由头,跟你聊聊天。每次借完东西,俺都给你送点好吃的,就是想谢谢你,愿意跟俺说话。”
陈默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,他没想到,张大爷总借东西不还,竟然是因为怕孤单,想找个由头跟他来往。
“这两年,你帮俺换灯泡、修水龙头,晓丫头给俺送蛋糕、饼干,你丈母娘来,还陪俺聊天,”张大爷继续说,“你们对俺的好,俺都记在心里。俺老了,也没啥能给你们的,这栋楼,就当是俺给你们的嫁妆,给你们的家。你拿着这栋楼,以后好好跟晓丫头过日子,好好照顾这栋楼,照顾楼里的老邻居,俺就放心了。”
“张大爷……”陈默哽咽着,说不出话来。
林晓也哭了,拉着陈默的手,说:“陈默,你就收下吧,这是张大爷的心意。以后咱们好好照顾这栋楼,照顾楼里的老邻居,等张大爷回来,还有地方住。”
张磊看着这一幕,也有点感动,说:“爸,既然您都决定了,那我也不反对了。陈默,我爸把楼给你,你要好好照顾这栋楼,也要常给我爸打打电话,让他知道你过得好。”
“张哥,您放心,”陈默擦干眼泪,点了点头,“俺一定会好好照顾这栋楼,照顾楼里的老邻居,也会常给张大爷打电话,跟他报平安。”
张大爷看着陈默,笑了,从旧木盒里拿出那几本房产证,递到陈默手里:“这是这栋楼的房产证,还有三本是俺的名字,剩下的都过户给住户了。等俺走了,你拿着这些房产证,去房产局办过户手续,我已经跟律师沟通过了,手续都准备好了,你直接去办就行。”
陈默接过房产证,手里沉甸甸的,他知道,这不仅是房产证,更是张大爷的信任和心意。
“张大爷,您放心,俺一定会好好的,”陈默说,“等您回来,俺还陪您在老槐树下聊天,还吃您做的咸菜、馒头。”
“好,好,”张大爷点了点头,眼泪也掉了下来,“俺会回来的,俺还想看看你和晓丫头结婚,看看你们的孩子。”
上午十一点,张大爷要走了。陈默和林晓送张大爷到小区门口,张磊开车来接张大爷。张大爷上车前,又回头看了看3号楼,看了看陈默和林晓,说:“小伙子,晓丫头,俺走了,你们好好的。”
“张大爷,您一路顺风,到了国外给俺打电话。”陈默挥着手,眼泪又掉了下来。
张大爷点了点头,上了车。车子慢慢开走了,张大爷还在车窗里挥着手,直到车子消失在路口,陈默和林晓还站在小区门口,挥着手。
第六章 过户手续与楼里的“小麻烦”
张大爷走后,陈默拿着房产证和钥匙,心里既激动又紧张。激动的是,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,不用再租房了;紧张的是,这栋楼有十二户人家,他要负责照顾这栋楼,还要办理过户手续,不知道能不能做好。
第二天,陈默就按照张大爷说的,拿着房产证和相关手续,去了房产局。房产局的工作人员看了陈默的手续,说:“这些手续都齐了,但是这栋楼还有三本房产证是张建国的名字,过户需要张建国本人到场,或者有他的授权委托书。”
陈默赶紧给张磊打电话,跟他说过户需要张大爷的授权委托书。张磊说:“我爸已经跟律师办好了授权委托书,我现在就给你寄过去,大概三天就能到,你等收到委托书,再去办过户手续。”
“好,谢谢张哥。”陈默说。
三天后,陈默收到了张磊寄来的授权委托书,赶紧又去了房产局。这次手续很顺利,工作人员审核完资料,让陈默签了字,说:“过户手续已经办好了,新的房产证大概一周后能下来,到时候你过来取就行。”
陈默松了口气,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拿到新的房产证那天,陈默和林晓特意去了张大爷家,把新的房产证放在那个旧木盒里,还给张大爷打了个视频电话。视频里,张大爷穿着林晓给买的羽绒服,精神很好,看见新的房产证,笑着说:“好,好,这下俺就放心了。”
“张大爷,俺拿到房产证了,”陈默说,“您放心,俺一定会好好照顾这栋楼。”
“好,好,”张大爷说,“楼里的老邻居,你要多照顾着点,101的王大妈,年纪大了,儿子不在身边,你常去看看她;202的李大叔,腿不好,你帮他跑跑腿,买点东西;301的张婶,爱跟人吵架,你多劝劝她,别让她跟邻居闹矛盾。”
“俺知道了,张大爷,俺会的。”陈默一一记在心里。
挂了视频电话,陈默和林晓开始熟悉楼里的住户。陈默拿着钥匙,挨家挨户地去敲门,跟住户们说明情况,说张大爷把楼给了他,以后由他负责照顾这栋楼,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,就找他。
住户们一开始都很惊讶,没想到张大爷会把楼给陈默,后来听陈默说这两年他跟张大爷的相处,又想起陈默平时也常帮大家干活,比如帮王大妈搬米、帮李大叔取快递、帮张婶调解矛盾,大家也就接受了。
101的王大妈拉着陈默的手,说:“小伙子,张大爷没看错人,你是个好孩子,以后这栋楼就拜托你了。”
“王大妈,您放心,俺会好好照顾这栋楼,也会好好照顾您。”陈默说。
202的李大叔也说:“小伙子,以后俺腿不好,麻烦你帮忙跑跑腿,俺不会让你白帮忙,给你钱。”
“李大叔,您别客气,邻里邻居的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,俺不要您的钱。”陈默说。
虽然住户们都很友好,但照顾这栋楼,还是遇到了不少“小麻烦”。
有一次,302的住户家漏水,漏到了202的李大叔家,把李大叔家的天花板泡湿了。302的住户是个年轻人,刚搬来没多久,不太懂规矩,跟李大叔吵了起来,说不是他的错,是房子太老了。
李大叔没办法,只能找陈默。陈默赶紧过来,先去李大叔家看了看,天花板确实泡湿了一大块,又去302的住户家,检查了漏水的地方,发现是水管坏了。
陈默跟302的年轻人说:“兄弟,你家的水管坏了,漏到李大叔家了,你得找个工人来修修水管,再帮李大叔把天花板修修。”
302的年轻人有点不情愿:“这房子太老了,水管坏了也不是我的错,凭啥让我修?”
“兄弟,房子虽然老,但你住在这里,水管坏了,你就得负责修,”陈默说,“李大叔年纪大了,腿不好,天花板被泡湿了,他也没办法修,你就当帮个忙,以后大家都是邻居,互相帮衬着点。”
302的年轻人想了想,觉得陈默说得对,就同意了,找了个工人来修水管和天花板。
还有一次,小区门口的路灯坏了,晚上黑漆漆的,住户们晚上出门很不方便,尤其是王大妈和李大叔,年纪大了,怕摔着。陈默知道了,赶紧去镇上买了个新的路灯,找了个工人来装上。装路灯的时候,不少住户都来帮忙,有的递工具,有的递水,大家说说笑笑的,像一家人一样。
路灯装好的那天晚上,小区门口亮堂堂的,王大妈拉着陈默的手,说:“小伙子,有你在,俺们晚上出门就放心了。”
陈默笑着说:“王大妈,这是俺应该做的。”
林晓也常来帮陈默,比如帮住户们代收快递,帮王大妈买菜,帮张婶调解矛盾。时间长了,大家都很喜欢陈默和林晓,把他们当成了亲人。
第七章 婚礼与归来的老人
2023年国庆节,陈默和林晓结婚了。他们没有办隆重的婚礼,就在3号楼的院子里,摆了十桌酒席,邀请了楼里的住户,还有他们的同事、朋友。
婚礼那天,院子里挂满了红灯笼,贴上了喜字,楼里的住户都来帮忙,王大妈帮着洗菜、切菜,李大叔帮着搬桌椅,张婶帮着布置现场,大家忙得热火朝天,却很开心。
陈默穿着西装,林晓穿着婚纱,站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,接受大家的祝福。陈默拿着话筒,说:“谢谢大家来参加我和林晓的婚礼,尤其是楼里的叔叔阿姨、哥哥姐姐,这两年,谢谢你们的照顾。这栋楼,是张大爷给我的,也是给大家的,以后我会和林晓一起,好好照顾这栋楼,照顾大家,让大家在这里住得舒心、安心。”
大家都热烈地鼓掌,王大妈擦着眼泪说:“好孩子,以后好好过日子。”
婚礼进行到一半,陈默的手机响了,是张磊打来的。陈默赶紧接起电话,开了免提,说:“张哥,俺今天结婚,你和张大爷还好吗?”
“陈默,恭喜你啊!”张磊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,“我爸也想跟你说话,他特意穿了你买的羽绒服,说要给你送祝福。”
很快,手机里传来了张大爷的声音:“小伙子,恭喜你啊!你和晓丫头要好好过日子,互相关照,别吵架。俺在国外挺好的,你们别担心,俺明年春天就回去看你们。”
“谢谢张大爷!”陈默和林晓异口同声地说,眼泪都掉了下来。
院子里的住户们也都跟张大爷打招呼,说:“张大爷,你在国外好好的,明年春天我们等你来吃饺子。”
“好,好,”张大爷的声音有点哽咽,“俺一定回去,跟你们一起吃饺子。”
婚礼结束后,陈默和林晓住在了张大爷以前住的房子里,把陈默之前租的房子租了出去,房租用来给楼里修修补补,比如修水管、换灯泡、清理楼道。
日子一天天过着,陈默和林晓把这栋楼照顾得很好,楼道里的旧家具、旧纸箱都清理了,墙皮脱落的地方也修了,小区门口的路灯坏了,陈默会第一时间去修,住户们有啥需要帮忙的,陈默和林晓也会第一时间过去。
楼里的气氛越来越融洽,大家见面都会打招呼,谁家做了好吃的,会给邻居送点,谁家有困难,邻居们都会帮忙,就像一家人一样。
2024年春天,张大爷真的回来了。
那天上午,陈默正在楼里检查水管,听见小区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,赶紧跑过去一看,是张大爷,穿着林晓给买的羽绒服,背着个旧布包,正站在小区门口,看着3号楼,笑得很开心。
“张大爷!您回来了!”陈默赶紧跑过去,抱住张大爷。
“小伙子,俺回来了,”张大爷拍了拍陈默的背,“俺想这栋楼了,想你们了。”
林晓也赶紧跑过来,手里拿着刚买的水果,说:“张大爷,您回来就好,快跟俺回家,俺给您做您爱吃的馒头和咸菜。”
“好,好,”张大爷笑着说,“俺就想吃你做的馒头和咸菜。”
张大爷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小区,楼里的住户都来跟张大爷告别,王大妈给张大爷送了自己做的饺子,李大叔给张大爷送了自己种的青菜,张婶给张大爷送了自己做的蛋糕,大家围在一起,跟张大爷聊了很久,说这一年来楼里的变化,说陈默和林晓把楼照顾得很好。
张大爷看着这栋楼,看着楼里的住户,看着陈默和林晓,心里满是欣慰。他知道,他把这栋楼给陈默,是最正确的决定。
晚上,陈默和林晓做了一桌子菜,有张大爷爱吃的馒头、咸菜、炖鸡,还有林晓做的蛋糕。张大爷坐在餐桌前,吃着馒头和咸菜,笑着说:“还是家里的味道好,还是这栋楼好,还是你们好。”
“张大爷,您以后就别去国外了,就在这里住,俺和林晓照顾您。”陈默说。
“好,”张大爷点了点头,“俺不去国外了,就在这里住,跟你们在一起,跟楼里的老邻居在一起,俺开心。”
从那以后,张大爷就留在了3号楼,跟陈默和林晓一起住。每天早上,张大爷会跟王大妈、李大叔一起在小区里散步,晚上会跟大家一起在老槐树下聊天,有时候还会帮陈默照顾这栋楼,比如提醒陈默该修水管了,提醒住户们晚上锁好门。
陈默和林晓也很孝顺张大爷,张大爷高血压犯了,他们会第一时间送药;张大爷想吃啥,他们会第一时间做;张大爷想跟儿子视频,他们会帮张大爷调好手机。
有一次,张大爷跟陈默坐在老槐树下,看着3号楼,说:“小伙子,俺当初总跟你借东西不还,你没怪俺吧?”
陈默笑了,说:“张大爷,俺没怪您,俺知道您是怕孤单。要是没有您借东西,俺也不会跟您这么亲,也不会有现在的家。”
张大爷笑了,拍了拍陈默的肩膀:“好孩子,俺没看错你。”
夕阳西下,阳光照在3号楼上,照在老槐树上,照在陈默和张大爷身上,暖暖的。楼里传来住户们的笑声,院子里飘着饭菜的香味,一切都那么温馨、美好。
陈默知道,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,就是搬到了向阳小区3号楼,遇到了张大爷——那个总借东西不还的邻居,那个把整栋楼都送给她的老人。而这栋楼,不仅是他的家,更是他和张大爷、和楼里所有住户的亲情纽带,会一直温暖着他们,直到永远。
- 上一篇:民生一线丨“大家健健康康,我就更有干劲!”
- 下一篇:猛犸象想吃下始祖鸟腾出的肉